当我用一无所有的思维去看待自己生活
前段时间我因为裁员,休息了很长一段时间。
最近找工作常常收到已读不回的消息,因为新的工作方向有些东西是我之前工作所没有涉及到的,经验欠缺。
现在我现在有一种动态发展的思维,缺什么,我就补什么,不会想着我没有什么,就不能干什么,我一直在尽可能去贴近我的目标。
我现在可以理解电影《幸福终点站》了,里面的主人公就是这样的思维,他想要一份工作,别人告诉他,首先他要有一个电话,他就立马去电话亭找了一个电话,他本来有什么呢?一无所有的“流浪汉”。
当你一无所有的时候,想要实现目标,首先要想的是,去创造能够实现目标所需要的东西,就像是那个电话,最后,他真的有电话了,在电话前等了一整天。虽然没有获得那份工作,但是他收到雇主的电话。
失败后又怎么样呢?他立即奔赴下一个能赚钱活下来的方式。
当一无所有的时候,活下来是最重要的,根本无暇顾及否定和拒绝对自我价值有多大打击。
很多事情做成都是一路不断补充和学习,做出一个草台子,跌跌撞撞往前走,虽然它破烂又粗糙,但起码有了一个完整的框架在那,就有修补扩建的余地,实现目标并非生来就具备了所有的条件。
甚至一开始目标也不是那么明确,什么都没有,到一个陌生的环境,你怎么可能会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要先活下来,观察环境,发现哪些东西是自己感兴趣的,然后朝着自己的方向前进,最后,你才知道自己要干嘛。
我现在觉得,用一无所有的思维去看待周围的世界真的太好了,我什么都没有,所以,所有的注意力都集中在怎么获得上。
缺什么,我就去补什么,看到什么机会,我就去试一试,反正目标是获得,任何一个尝试都在不断地叠加我走向目标的体验,修正偏差。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