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记忆及其延伸
2023年五一,全面开放之后的第一个长假,不顾传说中的人从众,按捺不住的带着娃远赴西安,又一次踏上了这个历史古城。
仔细算算,距离第一次去西安玩都过去15年了,折算成孩子都在青春期叛逆的叫嚣了。距离上一次去西安玩也过去了7年,折算成孩子小学二年级该吃降压药辅导作业了。我是个记性不好的人,印象中的西安惊艳的还是老城墙,大概是北京被拆掉的城墙的遗憾,所以惺惺相惜。“西安人的城墙下是西安人的火车”,第一次去一出西安北火车站看到高高的城墙,兴奋的记忆定了一个锚点。每次上城墙都是大晴天,都很热,似乎也都是临近夕阳,每次都信誓旦旦的,下次一定要骑着车绕着城墙一圈,但一直没有实现。这次看到倾斜的城墙面和坑洼的路面,要不还是算了,不为难自己。再一个印象就是碳水之都,肉夹馍,各种米面的结合,这种大批量而且好吃的粮食,可以窥视丰收和生活的富足,推测秦唐的盛世虽然没有现在的丰富,但丰沃的土地养活的人的生活也是很精彩。
有几个有趣的事。
大雁塔附近的大唐不夜城人很多,18点以后警察设置成了人群的单行道,就是只能顺着人流量往前走,不能逆行,到尽头再分流两边回头。有个人问警察:我怎么才能出循环?莫名的喜感,瞬间想起了开端里的白敬亭,他也问过同样的话。生活不是电视剧可有限循环可变换人生,很多时候人或是混沌着,或是被裹挟着往前走,无法回头,直到人生尽头,解除循环。就像王响对着想象中年轻的意气风发的自己说:往前看,别回头。身体和精神,都要一直往前走。往事如风,我心依旧。
买了演出票准备看《梦回大唐》,开始不到2分钟,孩子被刚开始的声光电吓的哇哇大哭,哭到吐。只好翻身抱出来安抚了很久,但也落下阴影了,隔天带她看音乐喷泉都吓得哭。孩子奶奶也说觉得回来之后胆子小了很多。小的时候想象力丰富,观察很敏锐,也很敏感。对于黑的、声音大的、特别光亮的不感兴趣甚至害怕。长大之后,或是因为生长激素,或是因为五感麻木,才会去追求这些五感的刺激,编织梦想。青春期的成长激素大概是上帝给人类设置阻止其进步的原因。所以会有正念看自己的内心,刨除杂念,重看山水和关系。我这是不是参悟了看山水的第三层状态?
参观陕西省历史博物馆的时候,看到炼丹修道的器皿和宝石,掌权者觉得幸福希望可以维持,才会去追求长久的拥有。从秦始皇派童男童女初始蓬莱,到周幽王西寻西王母,还有吞食太多朱砂早薨的雍正。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自古论今每个人都差不多,太阳下无新鲜事。先人的智慧存在于文字之间,存留于岩石器具,传说歌谣,世代传承的观念和习俗。读书的作用,会让人的精神和灵魂变成记忆宫殿或是一汪深潭,滋润和丰富着内心的充实,打发漫长且短暂的一生,生物学角度分泌内啡肽让人获得长久持续的愉悦。人活着总得做些什么,留下些什么。缩小时间空间维度,一个个类似于蝼蚁的人创造着科技与文明。
直白点说我跑题了,犟嘴的说这都是思维的延伸。
今时今日,他时他日,物非人非,当下挺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