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杨梅大棚”想到的:我不是故意火的!

最近杨梅大棚在小红书刷屏,成为了一种建筑现象,下面就我自己想到的分享一些观点。
神奇之处
首先这个“大棚”确实有美学价值,从他在山上的位置、规模和构成方式三方面来讲,如果作为一个正式建造的建筑,是成立的。从网络爆红不可能只是引起了建筑师的注意。

但是如果作为一个正式建造的建筑,这样的地点和规模,造价千万起步,而杨梅大棚却是当地农民为了满足生产之需自发建造的,没有建筑师的建筑,其造价也不会超过他覆盖的那些杨梅的市场价格,可以说是非常的廉价了。相比正式的建筑,要建造出那种看似非常梦幻的、建筑师想象中的建筑,其造价是极其昂贵的,比如悉尼歌剧院,无论投资和建造时间作为普通建筑都不可想象。类似的建筑还有盖里设计的毕尔巴鄂的古根汉姆。

和这两座引起“毕尔巴鄂”效应的建筑相比,就可以看出杨梅大棚的神奇之处。

从造价来讲杨梅大棚和前两者相比不值一提,从设计者来讲,前两座都是载入史册的建筑师,而后者是不知建筑为何物的当地果农。从建造来讲,前两位建筑师不可能亲自建造自己设计的建筑,那是一个技术、工艺都极其复杂的过程。而杨梅大棚的所有者,不仅没有花一点心思在设计上,甚至还直接建造了大棚。并且集建筑师、建造者、业主于一身。这也许就是这件事的玄幻之处。
为何被审美接纳?
即使是职业建筑师精心设计的建筑,也无法达到刷屏的效果。更何况是民间自发的产物,民间自发建造的建筑物多了,绝大多数不具备审美价值。甚至被称为丑陋。为何杨梅大棚进入了专业建筑师的视野?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词叫聚落,很多聚落是具备审美价值的,国内来讲,丽江古城、平遥古城、土楼等都可以被称为聚落。甚至一个和外界隔绝的山村的民居,也可以被称为聚落。
通过观察,你可以发现,上面这张平遥古城的局部和杨梅大棚有很多相似之处。
首先是材料单一,平遥古城是瓦,而杨梅大棚是塑料薄膜。
其次是构成方式单一,平遥古城是很多个长方形平面加上在其上的双坡或单坡屋面。而杨梅大棚是矩形(即使这个矩形是不确定大小和形状的,但他们在尺度上具有相似性)平面,和在其上的矩形斜面。也就是说构成整个“建筑”的元素在尺度上相似,在平面和屋顶构成关系的处理方式一致。
而在这种材料和构成方式的的严格限制下,平遥坡屋顶和杨梅大棚又都极尽变化,拿杨梅大棚来説,在每一个体块独立的情况下,每个体块的高度和相接方式都有所差异,给人形成了一种既“单调”又“丰富”的差异,而这种模式。激发了人的审美体验。如下图所示,在ps里可以轻易的用魔棒工具选取体块的侧面。

如果回到语言学或者结构主义,可以认为坡屋顶和杨梅大棚具有相同的深层结构。
那么为什么平遥坡屋顶没火,杨梅大棚火了?
因为这次看到的杨梅大棚从尺度和位置和材料都刷新了人的认知。
尺度之大,覆盖了半个小山。位置奇特,通常半山上不是人类进行大规模建造的地点。材料是塑料薄膜,而这种薄膜,给人远处的观感更像玻璃,具备一种半透明的状态,而就是这种类似玻璃的观感,给了人一种错觉,把杨梅大棚误认为是一栋现代化的,大师设计的半山美术馆、博物馆或居住综合体。
下面为妹岛和世作品,京都西野山集合住宅。

妹岛的匈牙利布达佩斯国家画廊和路德维格博物馆:

可以看到上面两座建筑都采用了类似的构成方式:片状屋顶的错落叠加。
我百度搜了下,杨梅大棚的形式其实很多,但不像这个大棚,符合上述构成方式和能够引起审美体验。
不妨来做个比较,下面的大棚也在半山,但构成方式和变化层次较这次的网红大棚较为单一:

还有这个,体块的变化不够丰富。

另外上两例的弧形大棚屋顶是一种人们较为常见的形式,没有艺术上陌生化的效果。关于这种陌生化,在哲学上也被德勒兹成为解狭域(deterritorialization)。
距离产生美,规模大导致远处能够看得到,但到近处看,就会发现这种脚手架加塑料薄膜在建造上的简单粗暴。

装置艺术

克里斯托夫妇做了不少装置艺术,其特点是包裹。而且每次装置艺术的花费不菲,当然他们的艺术是一种有计划有步骤的行为,杨梅大棚是一种具有生产性的,以经济效益为目的的,具备功能性的建造。和他们的装置艺术在呈现效果上具有类似性。

即使是下图的大棚给人感觉不够精致,其规模也完全可以作为装置艺术去欣赏。

建筑师与外界的关系
俄文艺理论家,尼古拉·加夫里诺维奇·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
建筑师毫无疑问会从外界事物获得启发。类比是人类重要的思考方式,柯布倡导向轮船、飞机、谷仓学习、文丘里向拉斯维加斯学习、库哈斯向纽约学习。

建筑师向外界事物学习,是建筑学的重要传统。


在无预设建筑设计的云南菜市场里,就向散落在街道上的帐篷学习,从而生成一个属于当地的菜市场。


之前的云南项目的图书馆改造,也学习过种植大棚,其目的不是美学上的,而是希望通过大棚的形式建立一个熟悉的生活场景、沿袭一种当地的建造方式。



建筑能成为大众的关注是一件好事,关注的多了讨论的多了,建筑才能水涨船高,以一种可以被深层次消费的审美对象进入生活,作为三大艺术之一,为生活增添趣味。
在网红经济如火如荼的今天,期待有“杨梅大棚”的后续,一个淄博烧烤都可以被到处谈论,已经具备这种奇观效应的杨梅大棚可以继续发酵下,希望形成当地甚至其他地方的旅游引擎,期待!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