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免忘记景德之行
未免忘记,多少透露出没留下什么特别的印象。加上年事渐高,频繁出现话到嘴边想不起来的情况,还是粗略记一下,加深印象~
一、美食荒漠。2023年初频繁听到“XX是美食荒漠”的说法。景德镇之行后,斗胆说句,江西应该算美食荒漠了。起早排队吃了当地特色的江西牛骨粉、油条粑,打卡了网红大排档。都感觉……“就还好”,重在体验吧,远谈不上味蕾享受。“寻味三宝”还不错,一家下午四点半就开始排队的超级网红店。随便点了几个菜,味道确实没有让人失望。但也只是起初。隔天在市内吃其他馆子,才发现各家饭馆,无论菜品还是口味,居然高度雷同。总结起来,只剩辣、咸两种味道。“美食荒漠”这帽子结实扣在江西头上。估计后续我不会因美食在去江西这地界了。
二、关于当地的陶瓷器具。全国的陶瓷匠人聚集于此,将各种创意和技艺烧绘在一个个瓷器中。美则美矣,但定价也着实让人咂舌。我甚至想起早些年看妈妈在批发市场讨价还价——要价3000,还价300,成交350——艺术文化只是幌子,底子里仍是小买卖的市井算计。陶溪川文创区和乐天陶社上的单间小店,随便一个水杯,但凡在造型、色彩或图案上稍有些设计感,几乎没有低于300元的。稍大些的盘子或茶壶,基本800起步价。大概是用泥料也多了吧……如果是沿街摆摊儿的,水杯或有卖到200左右的,但成色也降到淘宝货水平了。
如果硬说“艺术难估价”,说实话,回想起来,文创区售卖的器具充其量是在主打年轻人的偏好创意,比如卡通形象、情欲表达,距“艺术品”还差不少。实在不知哪来的底气定价奇高。我和鹅蛋头在一家店铺同时看上的粉彩扒花花瓶,远比文创瓷器艺术成分高。斗胆询价,也才不过2500元左右。和此前动辄五百八百元的可爱相比,竟还有一点实惠感。
我承认手艺人也不能靠爱发电。但我高度怀疑虚高定价究竟能成交几笔,又会不会恶心了远道而来的游客。网上翻看别人的游记微博,发现不少人感觉瓷器价格“通胀”的离谱。而除去鹅头给朋友带了一个100多元的礼物杯子,我们终究也只买了一个冰箱贴和一个线织的小兔子,一共花费90元。
三、风驰电掣。如果直接说“小县城开车横冲直撞”,我觉得打击面太大了。至少来自八线小城的我现在回家,观察往来的车辆、行人、电动车还是挺守规矩的。那就只能放一计精准的地图炮:景德镇交通太猖狂。初下飞机去饭馆,司机就几乎让我再次起飞,劲爆的推背快感让我觉得按表付钱,给少了。停至饭馆对面,30米宽的主干道,没有人行道交通灯,但“你走过去就好了”。最近看B站交通事故视频太多,见惯了“肝脑涂地”的我确实有点慌。
在主路上出租车开的起飞也就罢了。在狭窄交错的居民区,晚上人少点儿时打了次车,那也如F1起跑狂飙。电动车更如行驶在自家客厅里一般目中无人,“脖子焊死”。拐弯变道前,但凡扭头看一眼,那肯定是输了,回家无颜面对列祖列宗的。除了驾车的个人毫无规矩外,整个城市的马路都好像没怎么设计非机动车道,交通灯更少得离谱。以往打车开车,总是要避开太多交通灯的道路,麻烦走走停停。在景德镇,头一次感受到没有交通灯的不安全感。看当地将陶瓷文旅开发的如此透彻,公共管理不至于脑筋不灵啊。想不明白为啥在交通基建上还如此落后。
四、拔高。如果把地方禀赋比作凡人投胎,景德镇无疑是天赋异禀的。当地有色金属储藏丰富,水土宜陶。高岭土烧制瓷器,质感和色彩均属上乘。即便今天陶瓷在生产生活中早被金属塑料替代,千百年流传沉淀的历史文化也给当地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全中国有多少县市负债累累,苦于寻找发展路径而不得。景德镇:真的那么难吗?我不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