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笔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的主要内容是以蛤蟆先生的心理咨询为长线,十次的咨询记录,探究心情抑郁的源头和周围人的行为模式。他把人的行为模式分为三种状态:儿童自我状态、父母自我状态和成人自我状态。儿童自我状态主要由童年残留的遗迹搭建而成,包含我们小时候体验过的所有情感。基本情感包括:快乐、深情、愤怒、悲伤和恐惧等。经过这些情感混合形成不同的行为模式影响成人后的行为模式;父母自我状态主要有挑剔型父母状态(你好,我不好)和养育型父母状态(我都是为你好),通常运作方式不同,对象不仅是对别人还有可能是对自己;成人自我状态:用理性而不是情绪化的方式来行事。我们在生活过程中这三种状态并存,但通常我们只能在成人自我状态下有思考的能力并获得成长。常常问自己处于什么状态,可以很好的理解自己的行为并做出正确的反应。
苍鹭心理咨询师认为在成人时候我们很多潜意识的行为和思考也都是基于童年时代的习得性行为。但这并不代表人生和行为方式在很小的时候就确定了,蛤蟆先生在逐渐的探索中发现真诚地回应当下的需求,能够打破从童年延续而来的因果循环,让真实的自我摆脱过去经历的束缚,在自由中成为真正的自己。
在咨询前期,蛤蟆把自己现在这样抑郁低迷的状态和不幸的人生都怪罪于自己的父母和遇到的朋友,以此来逃避自己需要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责任。在遇到事情犹豫不定的时候,他通常有三种行为模式:冲昏头脑时做决定,往往后悔莫及;听獾的话做决定,但总是让自己感到无比悲惨;问河鼠该怎么办,自己就可以不用担责任。最后一种也是我自己经常做的事情,总是想从别人那里听到睿智的见解,指导自己的决定,现在想来这完全是一种逃避行为,并且忽略自己真正内心真正的渴望,是一种对自己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这种潜意识下我们向其他人寻求帮助,久而久之自己也成了其他施暴者的同谋,当事情的发展不如预期,就是我们本身与他人一起向自己施加暴力。但是事实上,别人或许会影响你或说服你,可最后,总是自己决定要选择什么样的感受。人生的主动权应该在自己手中。心理游戏可以很好的从外在探索人行为下的心理动机,将自己转变成一个观察者,理解他人的行为模式就不会对自己苛责,明白这并非是自己的过错。
书中说的最多的就是,你感觉怎么样,你有怎样的感受。但这个问题好像总是会被我们自己忽略,我们会跟家人朋友谈论一件事情的发展和结果,关心客观物理世界的一切,却很少有人关注自己或朋友的内心世界,我们通常问事情怎么样了,却很少问一句你感觉怎么样,导致最后连自己也忽略自身的感受,任由事件发展,很少向内探索。这使得我们也并十分不了解自己,因此也很难有所成长。有时候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很多人相信命运,去算命。根据我们从小习得的行为模式和理解能力,面对重大选择的那刻,我们其实可能只有一个选择,即使回头看,觉得当时的选择是多么的愚蠢和错误,但在那时那刻的情境下,我们可能也无法做出更明智的选择。于是在无意识中一手策划了各种情景,开启了人生剧本。而这样的“故事情节”早已布局好,一股未知的力量将我们推向某个特定的结局,而这就被称为命运。
情绪真正获得理解,就能有成长的机会。理解自己内心的情感世界,并且试着掌控它。通常我们看到的自己,并不一定总是我们喜欢的样子。但我们对人生是有自主权的,有力量改变处境,更重要的是,有力量改变自己。从当下的自己,变成想成为的自己,必定要经历行为和态度的转变,需要付出艰辛的努力,需要勇气和决心。
希望我们有勇气直面面对自己的情绪和内心,承担起对自己人生负责的责任,不再一味的苛责自己,逃避问题,能够客观的看见有些事情为什么会以那样的方式发生,以及它会带来怎样的影响,将人生的剧本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