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与张飞庙
勉县古名沔阳,因沔水而得名,沔水就是汉江,沔阳后来改名叫勉县。勉县武侯祠的院里有一座望江楼,据说以前站在楼上,可以望到汉江。
全国有十几个武侯祠,勉县武侯祠是其中的一个,也是最有故事的一个。诸葛亮在去世前的8年当中,都住在勉县的行辕当中,于234年死在五丈原军中,根据他的遗言,葬于勉县定军山下。武侯祠与武侯墓都在勉县,相距只有5公里,诸葛亮此生与勉县有着不解之缘。

勉县武侯祠是全国历史上第一个武侯祠,也是唯一的一个由官方修建的武侯祠,由蜀汉皇帝刘禅下诏修建,建造的费用也是由朝廷拨款,因此有天下第一武侯祠之称。其他的武侯祠都是在此之后,民间自发修建,且建于不同的年代。
中国凡事都遵循周礼,一切皆在周礼规制之内行事。祠堂分为两种,一种是祭祀先祖的,就是宗祠;还有一种是祭祀伟人的,相当于现在的纪念堂。周礼规定,只有天子可以建立祠堂,如尧、舜、禹、汤,以及周文王、周武王,臣子不可以单独立祠,像张良、萧何这样的开国功臣都不能单独立祠,诸葛亮当然也不行。周礼还规定,不合礼制而进行的祭祀是私祀,私祭被视为危及政权正统性的祭祀。
诸葛亮去世后,一直未建祠堂,但群众“巷祭”不绝,西南少数民族则广泛“野祭”,这些都是不合乎周礼的私祭。 在此期间,蜀汉各地均要求朝廷建庙奉祀,朝廷以有碍礼仪不予采纳。

直到诸葛亮去世29年后,也就是蜀汉灭亡的前一年,朝廷才下诏在定军山墓地附近建祠,这也是全国最早建修的武侯祠庙。朝廷松口同意建武侯祠,主要是因为此时汉蜀政权风雨飘摇,大厦将倾,在这时建武侯祠为的是提振汉蜀将士的士气。
阆中有张桓侯祠,又名汉桓侯祠,俗称张飞庙。张飞庙建于何时,为何人所建,在信史上均无记载,都是含含糊糊地说是建于三国时期。张飞庙屡毁屡建,现在的张飞庙是明清建筑,张飞祠与张飞墓同在一处。唐代叫"张侯祠",明代称"雄威庙",清代以来才叫 "桓侯祠"。
刘备当年攻取四川之后,任命张飞为巴西太守镇守阆中,他在任期内积极发展农桑,保境安民,受到百姓爱戴。张飞死后阆中百姓感念其德,遂建庙立祀,四时祭祀。因张飞被追封桓侯,故又称桓侯祠。

张飞的谥号是“桓侯”,克勤敬民曰“桓”,是因为“有德于民”才获得的谥号,而不是因为他的武略,“桓侯”是美谥。关羽的谥号是壮繆,刘禅为关羽追谥的,褒贬皆有,意思是说武力高强,盛名之下其实难符,关羽大意失荆州,是不争的事实。诸葛亮的谥号是忠武,是武将和文臣通用的谥号,一般用于文武全才之人,通谥最高的就是忠武。
张飞是《三国演义》中性格最为鲜明的人物,爱憎分明,性如烈火,勇冠三军。类似的历史人物还有李逵、牛皋、程咬金等,都是脾气暴躁的粗人,但张飞是其中最出色的,粗中有细,文武兼备,上马杀敌,下马安民。在翠云廊还流传着不少张飞植树的故事,张飞种下的张飞柏现已树盖如云。
在勉县还瞻仰了马超墓,马超曾镇守勉县,后死在了任上,马超的谥号是武威。据说黄忠的墓也在定军山,但不知所踪。费玮死在了葭萌关,还有关羽的后代关索。

从汉中到阆中,一路都是三国的故事,也是蜀国的文臣武将的埋骨之处,1700多年过去了,河流改道,州县易名,沧海良田,然而三国的故事依然在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