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四月小结
这个月又净看漫画去了!
治愈可爱的绘本,和红小豆一样,各种食物的梦想是被人吃掉。各种可可爱爱奇奇怪怪的奇思妙想,不开心的时候就看看吧!笑一笑,没什么大不了!
这是五篇关于吃的合集小说,最喜欢的是吃卤水鹅的女人和饺子这两篇。这两篇的女主角都够狠,不管对自己还是对别人。讲的是食欲,说的是人欲,追求金钱权力青春美貌,在欲望中泥潭深陷。一面有女性的情爱,一面也是人性的撕扯。
这本只看了《青蛇》和《秦俑》。恰好这两篇后来都有被改编成电影,《秦俑》就是《古今大战秦俑情》,巩俐和张艺谋主演的。后来补看了青蛇的电影,大致情节与小说相差无几,只是结尾处电影处理得更利落些。白蛇传的故事我们还容易想到《新白娘子传奇》,这两个作品虽然都是以白蛇传说作为改编蓝本,但呈现出截然不同的两种质感。
插嘴一句,以前不明白为什么新白的许仙要叶童反串出演,到现在才明理其中之妙处哇。
新白是一个传播度极高,接受度极高的爱情故事,从始至终,忠贞不渝,历经坎坷,受尽磨难,皆大欢喜。青蛇除了同样坎坷和磨难,从始至终,忠贞不渝的只有青蛇对白蛇的追随。
很多人向往的是新白所表达的故事和情感,而现实更多是青蛇的背叛和无耐。青蛇中,许仙背叛过白蛇,青蛇也背叛过白蛇,但许仙也以自己的方式(妥协于法海,剃度出家)希冀能够救白素贞一命。而在小说中,青蛇也在等了白蛇千百年,从宋至今。
如果按现在的观点给青蛇许仙贴标签,无外乎“渣男”“见异思迁”“见色起意”。实则在我看电影和看小说中,确不能够感受到许仙对白素贞有几分真心。这里面的许仙,真就是一个普通男人,面对白素贞这样的千年妖精的蓄意勾引,哪个能抵挡了呢?所以当他再面对青蛇的引诱时,就犯下了“天下男人都会犯的错”。
在知晓白青二女真身后,其实许仙也有诸多遮掩,在我看来倒不如说是一种“得过且过”的视而不见,与二女相处是真,情爱是真,与他并无危害,于是就这么稀里糊涂过下去吧。试想,如果许仙更有担当,为何不与白蛇坦诚呢?
另一点来说,青蛇不如说的是白青之情,姐妹情也好,爱情也好,都比许仙深刻许多。又或者说,白青根本就是一体两面,一面是为人,遵循礼教,一面是为兽,肆意妄为。
小说的结尾一直写到现代,因破四旧,雷峰塔倒塌(这里推塔的人叫许士林),白蛇出塔,一切换了人间。白蛇又遇见曾经西湖边执伞的,似曾相识的男人。彼时白青二人又有了新的身份,白蛇依旧执着于情,而青蛇依旧放下了情。
很是幽默又很是残酷的一本自传。
当年《绿皮书》被嘲讽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是因为政治正确,我在看完这本书后觉得,一个美国的电影行业奖项(即便极具含金量),搬之有愧,受之无愧。正如杨紫琼获得奥斯卡最佳女演员一样,这个奖项的意义不仅在于对电影和演员的肯定。
“这是希望的灯塔,这是无限的可能”,这也是一扇窗,一缕光,照进所有被歧视者的晦暗土地。
无论是《绿皮书》还是这本自传,都带点恰到好处的诙谐幽默,既不会化解被歧视的痛苦,又不会显得过分苦大仇深。自传展现出一种强大,“我就在这里,来呀,来把我击倒。”
自传中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帕特丽萨,诺亚的妈妈。这是一个不走寻常路的女人,困与深井却心有天地的女人,整本书一开篇就写了帕特丽萨的特立独行,后面也紧跟了不少“离经叛道”的事迹。但是当我看到这里,又一次深深为她折服。她的童年经历,生子过程,我无法切身感受,但教开车这里,厉害之处就具象化了,这个女人太强大了。难怪这本书是作者写给他妈妈的。他们的人生就好像这里的开车,既要遵循既定的道路,又要在规则之外寻找冲出牢笼的方法,不然终其一生就只能被困在这贫瘠干涸之地。
可以说,如果没有帕特丽萨的种种教导,也不会有今天这本自传。
六十年代的作品,充满了一些刻板印象和雌竞,全员恶女,看得出来作者想要批判但力不从心。三角杀人还是那句话,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这也是一部自传,不是很幽默也不是很残酷(相对而言),但绝非不沉重。尤其在看这本时,我同时开始看《乔布斯传》。后者更像一篇激昂的交响曲,奏响时代的韵律,而这一篇则是一只蚂蚁的行路。
作者《我在德邦上夜班的一年》的这篇日记我应当也看过,只是没留下什么记录,另一篇他写自己在上海卖车的经历,看过之后转发,那天是21年7月16日。现在是23年4月19日,我在微信读书上看到这么一本书《我在北京送快递》。
点开这本书只是为了消磨一点时间,而且篇幅13万字,心算今天就能看完。而且大白话的文字,就像和作者闲聊,这时候看书就不是痛苦,一页一页翻下去,顺畅极了。作者的工作经历也没什么跌宕起伏,但我边吃饭也边在看,好奇他和他同行的那些工作琐事,好奇他们工作中记忆深刻的瞬间,好奇千里之外的这些普通人们的普通故事。
昨天为了完成微信读书的任务,在一页一页书里点开了乔布斯传记。有46万字之多,直到今天还停留在昨天的进度,止步不前。就算没听说过乔布斯的大名,也见过iPhone4手机。然而对他的故事,好奇程度可谓直线下降,不仅因为他是已逝之人,更因为他离我太远了。
如果说乔布斯是天生奇才,以一己之力改变世界,那么写下这本书的作者和我们,则用尽全部在维持自我和世界的运转。这就是蚂蚁的一生和全部。
在这本书里,直白清晰地指出了劳动异化对人的危害:
“在那种工作场所里,每个人都被生活压榨着,同情心因此透支,然后不知不觉地变得麻木、冷漠。”
“和其他聘者相比,我说话可能过于文雅。虽然L经理也是个人,但我后来察觉,他其实更喜欢性格“粗”点儿的快遇员,因为“粗人”身上没有多余的自尊心。后来在工作中我亲身体会到,自尊心确实是一种妨碍。”
“我的身体会自觉地调整内分泌水平,就像逆来顺受的劳工在发现雇主并不打算满足自己的需求后,默默地放弃了自己的权益。”
同样这也是一种对生活重压之下的屈服妥协。我国从来不缺体力劳动者,他们活跃在城市乡镇的各个角落,但他们仍旧是失声的群体。如果听得见呐喊,那大概是跳楼讨薪的那一声绝叫。现代都市里的便捷,更多建立在他们的劳动之上。因为劳动力太过廉价,跨越千里河山的一个包裹,经过层层分拣,众人把关,它的运费可能才几毛钱。
而我想,又因为群体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在高强度负荷下,你很难要求他们敞开自己的生活,或者像本书作者一样保持写作的爱好,再加之一点幸运成书,被大众看到。能被看到的已经是少数,沉默的仍旧是大多数。
在书里,作者极其坦诚,能看到从书开头的拧巴到最后的畅然,直面自我、审视内心、坦然接受。为糊口碎银,神仙都可以变夜叉。在作者即将离开品骏时,他写道自己有更多时间和耐心,这一次他从更从容的角度观察自己和自己的工作。
高强度重复性的工作,就像一把剪刀,剪掉任何多余的东西,友善、同理心都可以统统不要,因为高效率的机器只为程序服务。
反观之在乔布斯传记里,改变世界的这些人们依旧忙碌奔波,但你看不到这些人对于异化的痛苦,某种程度上,他们就是指挥机器的人,就是可以抛弃螺丝钉的人。
现实如此,有人改变世界,有人连自己也无法改变。
相较于消失的台阶和人类灭绝,这篇稍有逊色,开头悬念拉满,结尾解谜不足,有点虎头蛇尾。一个小混蛋的自我救赎之旅,但做尽小偷小摸再做件好事真的能洗心革面吗?希望有更多八神的觉醒来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