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如何“导致“抑郁症
爱尔兰临床心理学家Dr. Keith Gaynor题为《完美主义如何“导致“抑郁症》的讲座
为什么完美主义会变得抑郁?
源头:低自尊➡️严格的标准和期望➡️任务/目标
1暂时达标➡️贬低自己的成就
2未达标➡️自我批评
3逃避目标➡️自我批评
恶性循环:低自尊➡️完美主义➡️更低的自尊➡️更高的完美主义
完美主义是一种可怜的适应机制:成长过程中缺爱,没有得到父母无条件的支持
达到目标➡️父母的爱=暂时的安全➡️设立新的目标➡️达到新的目标来交换父母的爱(highly conditional love)➡️一个人极其缺乏安全感、习惯性焦虑、自我工具化
“你作为一个人,作为天地间独一份的生命,本来就很可爱,你有自己的特质,有别人无法取代的价值,你并不需要考第一、多么听话、给父母挣面子才爱你。”
评价体系请以过程为导向,而不是结果导向。不要内化父母的衡量体系,不被外部评价左右自己的自尊。留意和鼓励自己的努力,和随时发生的正向改变。不要做奴役和驱赶自己的持鞭人。
今天心情怎么样?
有什么好玩的事?
学到了什么?
有什么烦心事?
习惯夸自己,变着法的夸,换角度去夸,强迫大脑适应新的神经回路。
纠正喜欢自我批评的坏习惯,抑制批评别人的冲动。
拖延症是一个恶性循环系统中的一环,抛弃这个落后的系统,寻找一个更有利于其存在的新的操作系统➡️不给自己任何逃避的借口,就在当下,一点一点、一步一步做最小的努力。(一旦任何微小的正面努力发生了,就已经停止了恶性循环,迎来胜利的第一步-自由意志)
让自己的人生成为一个个小小的正向循环,一次次有趣的短途旅行,一件件有意义的小事的积累。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