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读文心(三)
《《文心雕龙》(三)"文以情性为主″论 》陈再明23.5.5
三,文以情性为主 曹丕以气来说明文体的根源,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则以情性来说明文体的根源,所以便有《体性篇》。这是文学理论走向完成的发展。《体性篇》有一段话: ″若夫八体累迁,功以学成。才力居中,肇自血气。气以实志,志以定言。吐纳英华,莫非情性。″ 上面的话是说文体的八种基型,是不断变化的。文而能成体之功,是靠学习、学力而始成。才力(表现能力)居于体与学之中,运用所学的以成为文体。而才力的根源,是始于人的血气。气是充实人的意志,意志决定人所要表现的语言文字的内容。创作(吐纳)文学作品(英华),无非出于人的情性。 由此可知,刘勰所说的″情性″,是包括才、气、志三种因素。文学所表现的是情性,与文体以决定作用的也是情性。″情性″不仅指的生理的生命力,同时也包括了心知、理性的生命力。所以,"文以情牲为主″要比″文以气为主″,说得完全得多了。 刘勰解答了仅凭“气″并不能创造文学的问题,所以除气以外,更提出了作为是理性作用的″志″,以及由內向外的表出能力的″才″。气之动,不仅出于志,又出于"情″。因此,说到情性中的某一因素时,必以其他因素的相应活动为背景。所以,《文心雕龙》实以″情性″的观念贯穿全书。在提到情性时,当然也含有气的因素在里面。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