偏爱、讨好型人格、扶弟魔
我一度想给松子写点什么,但一直匮乏于无从下笔,所以一直没写。
最近看到一些国内的新闻,忽然又想到松子,脑子里各种思绪乱飘,于是决定提笔。
我看的新闻是说国内相亲市场出现了一个现象,就是要求“没有弟弟”。谁会害怕一个弟弟呢,没有人害怕一个弟弟,大家恐惧的是在国内存在已久的自然现象——扶弟魔。
于是我想到了松子,《被遗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松子,松子没有弟弟,但,她有一个可怜的卧床不起的【被偏爱的】妹妹。
松子一生各种挣扎,却摆脱不了讨好型人格的天性,最初的起源,就是因为家里有这么一个【被偏爱的】妹妹存在。
她的父母的那种浑然天成的,丝毫不以为异的对妹妹的偏爱,正是松子讨好型人格产生的根本原因。
松子的原型,写下《人间失格》的太宰治,或者说《人间失格》的主角叶藏,正是家中多子女,而自己恰恰是被遗弃的那一个。(有时候物质上没有遗弃,但精神上缺乏关爱)
松子没有成为扶弟魔,因为她选择了离开,但她的讨好型人格影响了她一生,以致于无法获得真正的幸福。
讨好型人格的本质其实是“想要得到被抢走的偏爱”。
我们国家有一句话,叫“天下无不是之父母”,大家天然的觉得父母不会坑害孩子。当父母三观正常的时候,这句话是没问题的,但三观正常的父母有多少呢,有多少父母被封建遗留思想荼毒呢?
数不胜数。
当一个家庭,只有一个独生子女的时候,父母的爱会满满的落在这个孩子身上,就不存在偏爱。而,当一个家庭,存在一个以上子女的时候,有意的无意的偏爱,几乎难以避免。
偏爱的结果,会让被遗弃的那个孩子想要争夺这份偏爱,于是,讨好型人格诞生。
而这个孩子往往浑然不知,被影响一生,甚至很多心甘情愿的做扶弟魔。
可能有些人会愤怒,会觉得不存在什么扶弟魔,会认为这是对“姐姐爱弟弟”的污蔑。真的是这样的吗?扶弟魔是指,姐姐自愿牺牲自己的利益去成就弟弟,甚至牺牲自己的小家庭的利益去成就弟弟,甚至不惜自己的家庭破裂也要去成就弟弟。
为什么,为了什么?为了得到她们未曾得到的来自父母的偏爱,甚至是一句夸奖。她们一生为之努力,兢兢业业。
理论上世界是公平的,不存在偏爱,不存在扶弟魔,但我们不是生活在理论中,希望大家以现实为依据去做判断。
我也有个弟弟,我当然不是什么扶弟魔,我和我弟弟都比较独立。但我母亲的偏爱是存在的,她在我们小的时候,对我更为偏爱些,以致于这些年她一直对我的弟弟有一种愧疚感,一直觉得对不起他,尽可能的弥补他,但由于她能力的匮乏,精神的不稳定,所以也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更多时候反而帮倒忙,另外,我对这一切的认知也比较清晰,所以我并没有受此影响。
当你的父母,天然的对你的亲兄弟姐妹比你好很多很多,而你又觉得这是应该的,甚至你想把自己的都给你的兄弟姐妹的时候,你也许可以考虑一下,自己是不是讨好型人格了。
甚至你的生活条件比你的兄弟姐妹糟糕很多的时候,你还是觉得这是应该的,那你基本就是。
有时候,她们不是直接给弟弟,她们是给父母,然后父母再给弟弟,然后她们会觉得自己不是扶弟魔,是在孝顺父母。
别傻了孩子,父母都给弟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