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仁不让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我很喜欢一个词:当仁不让 当你觉得自己行的时候,就要上,不要犹豫,也不要去想对方会如何猜测你的企图,自己内心光明正大就可以。 我还喜欢一句话: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对方如果自己不想要,就不要强给。 前者指导我的行动,后者指导我与人交往的言语。 在一切关系中,我尽量去做到。 当然,并没有真正百分百做到。 加油! 为很多初入社会的咨询者解决过“交浅言深”这个问题。 “交浅言深”的语境就是交浅嘛,也就是两人基本没有交情的情况。 “言深”包括说得太多和说得太深,剖心剖肺,不管别人有没有兴趣,懂还是不懂。 但是,什么叫交浅?仅仅指代两人关系和身份吗? 恐怕不是。 还有言深的意思。 讨论问题可以说得深,力求说透,只要对方能听懂。 但是,不要交付情感的底层部分。 若轻以他人为天堂,必尝地狱煎熬之苦。 以前对于咨询,我觉得对方和我咨询后,感觉好,自然会再来,因此,从不多交待什么。 后来发现一个问题: 很多咨询者有一种一次咨询就能解决问题的误解。因此,即使第一次咨询感觉良好,但是在执行中,往往由于惯性跌回从前的状态,就会觉得可能咨询也没啥用。但其实一两次咨询,问题可能都没说透,而且咨询后的执行,往往进一退二,这本来是正常的。但咨询者不懂这个道理,心理上会出现消极退缩。 咨询师同时担任洞察分析问题以及监督执行进度,再深入挖掘,指导咨询者继续前进的循环往复螺旋式上升的三个过程的角色。 在我发现这个问题后,咨询者第一次咨询,我就会告知:一次咨询未必能解决问题,需要执行中继续跟进。 以及会不定时对我的咨询者的进度回访。 从前,我会担心我的咨询者误解,认为我的目的是单纯的想她们继续咨询。 但是,我自己很清楚,如果不遵循咨询的客观规律,咨询的作用就会打折,也不能真正解决咨询者的问题。 因此,我选择当仁不让。 同时,也做到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作为咨询师,我必须首先自己做到位,该主动必须主动,而选择权属于对方。 这就是当仁不让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一个联动。 把“交浅言深”插进来,是因为在当仁不让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中间,避免“交浅言深”是一个保护自己和不侵犯他人边界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