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共读——四月打卡
今年立了一个Flag,即重读鲁迅计划。这个月是计划开始的第一个月,完成《坟》,《热风》,《呐喊》三本,本以为很快会读完,没想到稀稀拉拉也到了月末。虽说并未抽出完整的时间,但只要开始看,便能看的进去。迅哥的文字就像一把刀随时戳着这个世界,恨不得挖去那些烂疮腐肉。读的时候,也想起了许久前的往事,那段上学的岁月,想起曾经的语文老师,挺感谢他没有让我在第一次接触鲁迅文章时产生抵触,要不可太遗憾了。
记得余华曾说自己因为上学时对鲁迅文章留下阴影,觉得太过深奥,枯燥无趣,所以即便成为作家很长时间也偏执的讨厌他不读他,后来有一次因为工作迫不得已读鲁迅,打开《狂人日记》一句话便被击中折服,他感慨鲁迅的文字功底太强大,自此彻底沉浸其中。
我想这就是缘分,这就是迅哥的魅力吧。陈丹青担忧现在是否还会有人继续读鲁迅,鲁迅会不会成为一个古早符号。我想不会,这么多年过去了,迅哥文章里的角色依然鲜活,依然有单四嫂子,依然有孔乙己,阿Q,祥林嫂,帮闲们……他们是你,也是我,是每一个活着或死亡的鬼魅。
有时候想想也挺可悲,我们的社会变了么?似乎变了,但再细看,又没变。
迅哥的文字有冷意,更有温暖与力量,足以慰藉这漆黑的夜。写在坟后那篇,像一位褪去利刃盔甲的长者,缓缓露出内心的真诚,不安,希望,和对青年人的珍视,让人心生无限亲近,又叫人忍不住涕下。曾读过廖伟棠一首写给鲁迅的诗,贴在这里,以此纪念心中敬爱的先生:
《1935年6月18日 瞿秋白致鲁迅》
——廖伟棠
先生:
我来信和你分一个梦,
一条你也行过的山径,
你也举手指点过的夕阳,
乱山在梦中,未能捋平。
捋平也是伶俜,数日来我刻骨
然后铭心,骨雕成了塔,
心挖出原本的沟壑
上面漂着一艘载酒的漏船。
这是你也写过的塔和船,
依稀你也和我分过一个梦,
我仿佛记得曾坐小船经过山阴道,
青天上面,有无数美的人和美的事……
但此时只有明灭与呜咽
像我常常唱的一首国际歌,
载着冰与火,撕咬着
又幻变出许多灵光的火与冰。
是庾信远眺的,落星城,
烽火照江明。但先死者不是萧纲
掀开夜幕,秉烛照见
野路黄尘深。
后死者也不是庾信,我们不必并肩
看一百年后的树犹如此!
永别了,美丽的世界!
我仍记得一百年前栽过这棵小树。
这个国家会好吗?
这柄剑,几回落叶又抽枝。
先生,谢谢这一个梦
谢谢那么好的花朵、果子,
那么清秀的山和水。
——23/4/28
-
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8 15: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