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社区
搜索: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
首页
浏览发现
话题广场
快速注册
从国企到5次考试上岸事业编:人生无风雨也无晴
UniDesignLab
2023-04-26 09:35:43 江苏
以下文章来源于建走偏锋 ,作者L同学
小编导读
我们一直相信,从未有最好的职业选择。这一两年我们看到了太多行业的风起云涌,不禁在疑惑:
即使转行,会不会只是闯入另一座围城?
转行后的嘉宾如今过得怎样?这样的问题应该是许多读者好奇的。于是我们今年新增【转行回访】的栏目,去回访过去一年采访过的转行嘉宾们,看看他们在人生新道路上,是否又发现了更多新的可能,做了更多大胆的尝试。
L同学
历史文章(2021.08.02发布):
聊一聊|在设计院历练后,我选择去国企做一名甲方
#
BG2015.9-2020.6中南林业科技大学 城乡规划
#工作经历2020.6-2020.8杭州某民营建筑设计公司2021.3-2022.1温州市属国企2022.1-至今 温州市直事业单位 21年来建走偏锋分享说到我从设计院跑路进入地方国企当甲方。过去的这两年来我接手过各种类型的项目、也当过文秘、办过大型活动,期间还被借调到上级集团。之后,在一次又一次考公考编的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中幸运地上岸事业单位,从事着与专业相关的工作。回看过往,每一步或如履薄冰,或三生有幸,但更多的是也无风雨也无晴。 从
国企借调上级,争取一次向上社交 国
企的生活相对而言比较“波澜不惊”,若说过去这一年多发生的让我印象深刻的事情,有一件是由于当时负责文秘工作的同事被借调到上级集团,可能是因为先前在单位内部征文比赛中获奖,因此刚入单位3个月后的我被要求额外承担了他的一部分工作,主要是负责收集各部门议题,并起草会议纪要。由此,既见树木,又见森林,我也了解到了整个公司的整体架构和运作情况,并且也锻炼了自己的公文能力,为后续考取事业单位做了铺垫。于是我了解到还有“借调上级”这个渠道,后
来我的借调成功是意料之外,但也有“自我推销”的原因。事
情源于一次整个集团内部的团队培训,根据不同的业务类型,诸如财务、工程、党建、纪检等,会安排相应的领导作为导师,在内部招募学员成立团队,定期举办课程讲座或者活动,其目的在于让员工更快地熟悉业务。而对于我们基层员工来说,除了业务学习外,横向可以认识不同子公司的同事,纵向可以熟络业务条线的领导同事,有助于今后的工作开展。因此,对于当时不甘于在子公司的我来说,是一次“向上社交”的机会。
图 / 当时团队培训的招募海报 在成立团队后的第一次会议上,领导得知我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恰好由于当时集团负责做地业务(土地一级开发),涉及到控规调整,但缺少规划专业的员工,所以当场就提出借调一事。大概是一个多月后,办理好相关借调手续,我就到集团报道了。主要负责的是一个用地面积100公顷左右的片区做地、一个景区开发策划和一个新建酒店项目。其中,最重要的是片区做地项目,需要投入的成本大概在200多亿。而这项做地工作,又与后来上岸的事业单位业务直接相关。由于是在甲方,少不了和政府部门(政策处理)、设计院(方案要求)、房企(合作开发)对接,如中铁、绿城、融创、浙大建院、浦东院等,极大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至少毕业时以自己的学历背景是进入不了这些单位。
图 / 做地项目
图 / 新建酒店的项目
从上级到事业单位,顺其自然的选择
在我们当地,国企基层的待遇和稳定性,是不如事业单位和公务员的。大家心中的整体排序是公务员>事业编>国企。对我来说,也是“公事为主”,国企属于当初招聘应届生的“意外惊喜”。因此,入职国企后,继续进行着考公考编(国企内有不少人如此)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从设计院离职到上岸事业单位,期间我大概经历了1次国考、2次省考、4次事业编,但从未进面。在第5次事业单位考试之时,自己的想法是在集团借调期间好好表现,争取机会留下,心态上也放松了许多,以至于当天考试连手表也忘记带了。
或许是量变引起质变,或许是运气使然。
比较意外的是接到了入面资格复审的电话,由于横跨国庆假期,考试出结果时间较长,以至于接到电话的第一反应误以为是诈骗。比较幸运的是笔试第一,面试表现也没有太差,就如愿以偿上岸了。
图 / 我的考试分数当初看到该单位报考专业要求里只写了城乡规划,误以为是“萝卜坑”(对比其他单位会写建筑类/建筑学、城乡规划),入职后才知道由于“规土合一”等原因机构改革,因此需要招募规划专业的人员。
实际上,限制条件越多,竞争对手越少,能上的概率越大。
特别是建筑类的,由于大家在校期间被专业课“耳濡目染”,对行测、申论之类的几乎要从头学起。如果换成其他专业,并且要求政治面貌以及各种证书,虽然报考人数少,但大家水平高,很有可能是卷王之间的“修罗场”。
图 / 我当时能报的岗位
事业编vs国企,各有优劣
进入事业编后,优点在于以下几点:1、待遇有所提高,至少薪酬是国企的1.5-2倍。且事业单位更偏重职称,可以发扬做题精神,考经济师或者评工程师来晋升。2、由于事业单位的业务与之前国企的工作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以无缝衔接,更快上手。3、当初选择规划专业,有一部分原因是对房地产感兴趣,现单位整好涉及此类业务,需要定期撰写房地产及土地市场分析报告,也算是“回归初心”。4、我对城市规划的认知更深了,受限于财政等各种原因,规划是各方博弈妥协后的结果,也导致规划的“刚性不刚、弹性过弹”,原先的“终极蓝图”难以落地,而推演到设计院就是方案的一改再改。5、进入事业单位后,我需要经常给市领导写报告或者汇报材料,并做一些研究性的课题,这时候我可以结合自己所学,对城市建设的想法融入其中,并辅助领导决策。比如有同事提出加强城市“第五立面”的规划管理,后续出台了相关的制度。
图 / 课题研究的部分内容 当然缺点也是有的。缺点是在事业单位加班强度更大,有几次我因为临时会议安排,导致工作到第二天凌晨,但相比设计院,已经是小巫见大巫了。我甚至忙里偷闲考了MPA非全研究生,另外,“能者多劳、鞭打快牛”的现象算是工作中的共性。
图 / 我的MPA拟录取
世事洞明皆学问
现在再回看我两年前的投稿,还是成长了不少,也有许多想法发生了改变:一是为人处世方面,包括社会运行规则、待人接物、体制内一些不成文的规定有了更深刻的认知,明白了“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二是就业择业方面,“三道红线”伴随着三年疫情,土建类专业日薄西山,加之35岁危机使得大家纷纷选择涌入体制内。
实际上,只有长珠三角、个别省会城市的待遇较好,其余地区大概是当地的中等水平,不过相比设计院而言,“性价比”已经很高了。
受千年来科举文化的影响和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家对进入体制内抱有执念,但其本质知识一项涉及办文办会办事的普通工作,能够晋升的人凤毛麟角,也因为财政收入,各地都在过“紧日子”,想想看二三十年前大家选择的是下海而非上岸。三是个人工作方面,意义本身就是人所赋予的,在一项自己不喜欢、不擅长的领域继续工作,只会加剧自我内耗,身心俱疲,更当扬长避短,发挥长板优势,而非补齐短板。比如我个人并不喜欢也不擅长方案设计,但善于文字类工作以及分析研究,一年内承担了40余篇各类汇报材料。也许是为了就业率指标,在我们毕业时老师往往劝大家“先就业,再择业”,实际上大家更在意的是怕入错行。
因为一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第一份工作,在进入该领域后,往往会形成路径依赖。
由于工作需要,我在过去的一年里调研了几家房企的区域投资负责人,其中不少人下岗离职,从事了其它行业。现在回想起来,2019年之前烈火烹油的各大房企管培生招聘仿佛恍若隔世,房地产的黄金时代在逐渐远去。所以,审视当下所处的行业,在低头拉车的同时,不忘抬头看路,顺势而为,找准“上升的电梯”,以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地心态定期给自己“刷新简历”,思考离职后自己还能从事哪些工作。这两年也督促我尽快地从学生思维转换到职场思维,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在进入职场后的那一刻起,我们大学的成绩单就成为了一张废纸,过度地沉湎过去没有意义,要适应职场上无老师、无教材、无答案的环境,养成复盘总结和观察思考的习惯,定期对所见、所闻进行系统梳理,提高自我认知,并积累沉淀相关的资源,多学方法论,做到为我所用。 如果本科毕业后想进入体制内,建议战略性放弃课程的高分追求,将更多的精力与时间投入到行测申论的刷题中,并用好应届生身份,甚至可以全国巡考,以考代练,那可能是你离上岸最近的时刻。 在人生这条漫长的赛道中,同侪的压力、长辈的期待使得我们循规蹈矩地沿着既定路线不断奔跑,努力读书、赚钱买房、成家立业、生儿育女……我们生怕落后,害怕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更不想成为世俗眼光中的失败者。但我们很少跳出这套规则,去重新思考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毕竟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葆有落花流水平常心的松弛感并非易事,这一圈的落后,并不意味着下一圈不能翻盘。人生的发展阶段中或快或慢、或起或落,本就是正常的现象。而回望学生时代的佼佼者们,其大多数也因均值回归,消失在茫茫人海中。因此,祝大家也能不必在意一时之间一城一池的得失,江山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何尝不是另一种别有韵味的风景。
- END -
撰稿:L同学
编辑:小樱
建筑
设计
事业编制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Karianna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21 14:51:32
UniDesignLab
(北京)
建筑/景观/设计媒体与职业发展资讯平台,赋能设计从业者与上下游机构。...
UniDesignLab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2024清华大学环境设计专业毕业展
竞赛资讯 | 土耳其卡德柯伊市政服务大楼建筑项目竞赛结果
(1人喜欢)
XHY:南林风景园林→横扫UCL/康奈尔/港大等8所顶尖offer,她如何用1年重构"文科生"天花板?
王凯:融合创新,知行合一——孙一民大师的设计实践之路
竞赛资讯 | 葡萄牙 FORMA 建筑节临时展馆设计竞赛结果公布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