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一次吵架(写给妈妈的信)

昨晚妈妈和我吵了一架,没有赢家,都是输家。我一气之下还关掉了朋友圈对她开放的权限。吵完平静不了,和蔡老师聊了很久。 我反思自己为什么还是硬碰硬的做法,不能先安抚到对方的情绪,再和声细语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做到非暴力沟通。我就像一座草垛子,对方放了一把火,我立马就烧起来了。我什么时候才能做到不硬碰硬,而是能以柔克刚,化问题于无声之处。 蔡老师说这很难,需要很大的修为。大多数人遇到这样的事,都会是你这样的反应。你意识到这点,其实就是很好的修为了。 当然,我并不觉得吵架是件不好的事(人身攻击的谩骂除外)。吵架对我来说,它也是一种沟通方式,能加深对彼此的了解。在吵架中,明白对方的担心、对方的观念和对方的想法,哪怕是和自己截然不同的观念,但至少了解到了。 如果双方都是包容开放的,有些架吵完,彼此的感情反而更深厚了。我总是觉得,吵完架没有加深彼此的了解,而是产生了深深的裂痕,那就是浪费时间的白吵的架。可是我也没法要求对方是包容开放的,我只能做到,让自己在吵架中有所思有所得。 是的,我承认我和爸妈在很多问题上是有代沟的,不,这不是代沟,只是不同的观点而已。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的人,不同信息的自我梳理和消化反思,这些形成了不同的个体和不一样的想法。 起因是我在朋友圈转发了檀姐姐的视频,她得了乳腺癌,历经九个月的治疗,终于走出了黑暗的隧道。镜头前她很坦诚地说了这段经历,也谈了她对疾病的看法,她说很多人得了这个病,觉得很羞耻,秘而不说。其实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没有什么好羞耻的。疾病绝不能带来羞耻,疾病应该带来爱。谁让你羞耻,他才应该羞耻。 我看后,联想并记录下了蔡老师几年前动甲状腺手术,家人对疾病的那种微妙的羞耻感。我很认同檀姐姐直面疾病直面羞耻感的落落大方。而我喜欢的很多作家以及朋友身上,都有这个特质,就是真诚真实不粉饰。我也希望自己是这样的人。 妈妈看后勒令我删掉所写的内容,很生气地质问我为什么要在朋友圈写这些?动手术的事,她至今都没有和别人说起,这是自己家的秘密,我为什么轻而易举就把自己家的秘密说出来了?为什么要让别人知道自己家的事,而且也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为什么这么弱智,不明白哪些话该讲哪些话不该讲?讲出来作为别人茶余饭后闲聊的谈资吗?为了获得别人的关注和同情吗?为什么不能糊涂日子糊涂过呢?别人得了病,都是悄无声息的,你为什么要和别人不一样,要在朋友圈写出来,让大家都知道呢?你讲出来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气我们吗? 是的,我之前从不在朋友圈写这些,只发些四季流转中美好的食物美好的画面……这并非有意为之的人设,我就是觉得很美,看到时创造时觉得美,拍下来觉得美,记录下来也觉得开心,日后翻出来回忆,心情也是愉悦的,如果上传朋友圈,顺带着能引发朋友对日常生活的热爱,那是再好不过的事。但所有的前提,是我自己觉得开心,我想记录下来。这个记录的平台可以是朋友圈、可以是公众号、是微博、是小红书、是抖音,是已经不用的开心网,qq空间等等。我选择记录在朋友圈,纯粹是因为这里是最方便最快捷,也最容易查找翻阅的。它可以完整地记录我活着的轨迹。 很长时间,我都甘于让自己的情感与感触微不足道,因为觉得在浩淼的宇宙中,在时代的洪流中,个人的这些小情小绪都是微不足道的,特别是在那些兵荒马乱的年代里,过于强调个体的感受都觉得很突兀。甚至我有过一种阶段 ,写下了又删掉或设置为私密,反反复复。 后来我意识到这其中的不对劲,我们从小都生活在重集体轻个人、重宏大轻具体的环境,个人有时只是个数字,有时连个数字都算不上。你是什么样的人,走过怎样的一生,遇过什么挫折有什么感悟,都是任由别人去评说。我既然来到了这人世间,活短短的这辈子,我为什么就不能记录下我的人生,记录此时此刻。别人怎么想怎么看,我为什么要在乎,我不活在任何人的看法中,我希望在记录的过程中理清楚一些事,明一些事理,记录活着的轨迹。 宇宙确实是浩淼的,但个体就好比这宇宙中的小星星,我存在着,我想记录存在的轨迹,这不是理所当然无可置疑的吗? 有时我们总是会觉得我这么说、这么穿、这么写、这么做,别人会有怎样的想法和看法。其实与别人没有任何关系,那个你认为的别人就是你自己。其实是你不够自信产生怀疑,拿别人来说事。举个例,你想染红头发绿头发就去染,一定会有人视你为另类 ,与你产生距离感,甚至把你与风俗业联想到一起,但一定有像我这样的人觉得再正常不过了,谁规定头发一定是黑色的,只能染黄,不能染白染绿染灰?花你的钱了吗?我甚至觉得色彩斑斓的世界真好啊。我喜欢我的黑头发,但我也好喜欢你们五颜六色的头发啊。 同理,我有“什么也不想说,什么也不想写”的人生阶段,也会有表达欲爆棚的阶段,不想写就不写,话到喉咙口不写不舒服的就写下来,如此简单。 担心所说所写会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被别人小瞧什么的,我为什么要管别人怎么看怎么想呢。这世上就三件事:自己的事,别人的事,老天爷的事。人这一辈子就是“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的过程。首先坦坦荡荡地面对自己。 而且就像黄老师说的那样:真正的朋友和亲人在意的是“你好吗”。我希望你是好的,我愿意你是舒服的。我看到你很好我就很高兴。我看到你不好的时候,我坐在你身边,就这样陪着你,直到一切烟消云散。 会把你说的话拿来嘲笑你攻击你的人,那不就不是朋友亲人。都是外人了,他怎么想与你与我有什么关系。重要的不是别人怎么看怎么想,而是自己要活得自由坦荡。 关于疾病、衰老、死亡,我不觉得这是个需要避讳的人生课题,我觉得社会谈及得太少太少了。这是谁都要面临的,不是被动接受不得不做的功课,它们可以是需要提前预习的。人都是需要集体支持的社会性动物。我们从别人的分享中,别人的叙述中,打破一些恐慌疑虑,得到一些力量,在见众生中,走好自己的路。 我想我写了这冗长的一篇,未必能改变妈妈的想法,当然我写这么多,目的也不是为了改变谁?我不相信什么突然的改变,什么顿悟、醍醐灌顶之类的,我相信量变引起质变,这个变,不是被谁说服的 ,而是时机到了自己想通的。我写这些 ,只是自己想在平静的时刻写下这些,让妈妈了解我的真实想法。不赞同也没关系,你了解我是这么想的就可以了。 我希望母女一场,不是有了点矛盾有了些冲突,就各自缩到自己的世界,说你不可理喻,我和你聊不到一块,我们有代沟,我以后写的东西不想给你看,我要屏蔽你。不管妈妈怎么想,我希望自己是主动表达的那一方。我希望我们是持有不同想法,但能彼此尊重爱对方的那个人。



柚子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和伸子共事的12年 (9人喜欢)
- 女性更年期,知道得越多恐惧越少,人越自由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