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注册
下载豆瓣客户端
豆瓣
6.0
全新发布
×
豆瓣
扫码直接下载
iPhone
·
Android
豆瓣
读书
电影
音乐
同城
小组
阅读
FM
时间
豆品
豆瓣社区
搜索:
搜索你感兴趣的内容和人...
首页
浏览发现
话题广场
快速注册
西双版纳 | 基诺山雨林徒步
普鲁斯特起床了
2023-04-11 11:37:54 上海
我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徒步。
没有沉重的压力需要释放,也不是那么吃苦耐劳、身轻如燕。
据三联生活实验室写道,现在年轻人喜欢徒步,跟当年日本经济下行时,户外文化崛起的轨迹是相似的。在内卷的现实下,年轻人会面临无力感和空虚感,在工作和生活中抓不住什么,只能向内寻找,向自然寻找。
我没有什么要去寻找和抓取。
我会选择具有特殊意义的地标去徒步,这会激励我承受一路的辛苦和恐惧。诸如雨崩包含了卡瓦博格对于藏族人的特殊精神意义,冈仁波齐、库拉日岗(打算去)更不用说了,有信徒的圣山和神湖,而在土耳其和呼伦贝尔根河源,一路品尝果实或者经过坟墓,徒步都是打包附带的,走近土地的方式。
没有比徒步更能切身贴近一片土地。
亲近自然这个说法对我是有吸引力的。2021年去雨崩的路上,我们面对远方一片雪山下的村落,我说,我想走在自然里,而不仅仅是远远看着。同伴也深以为然。
只不过,也许是对“自然”早已不陌生,置身于其中,是习以为常的,景色也就没有透过大惊小怪的感官浮现新鲜和美丽,就这样就好,恍若我从来就熟悉了在林子里的感觉。
西双版纳的名字是自带野性和渺远的。和很多上海人一样,我在风靡一时的电视剧《孽债》中第一次听到这个地方,上海知青离开当地的老婆和孩子,回到城市,多年后,孩子前来寻找父亲。孩子和母亲脸上属于少数民族的眉目俊秀和黝黑,就是对西双版纳的初印象,是在另一种风日里长成的样子。
那是一片异域。
来到西双版纳的第二天就安排了基诺山徒步。向导开车穿越拥堵的景洪市区,离开那些尖顶的东南亚传统风格房子,就进入了山野,视线里是在防护栏一边膨胀和生长着的芭蕉林,把我们引入这片蛮荒的自然世界。
基诺山是沿昆明、玉溪、思茅一路南下的交通大动脉,途经西双版纳的要冲,它西边是景洪、勐海,东南方是勐腊。
据考证,基诺人是这一区域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有学者认为基诺人是发祥于基诺山的土著民族与南迁的氐羌及汉人融合而形成的族群。在洪水泛滥的时候,基诺人的祖先躲在木鼓中,等洪水退去,木鼓落地,他们就在那里建起了基诺人的第一个寨子。在当地,大石头垭口和孔明山之间流淌的小黑江,可能就是基诺人心目中分隔生者与死者的河流。
诗人雷平阳在《八山记》中写道:“当一个民族如此确切地把生死的地图,等同于地理学上的地图,并把活着的父母的灵魂安放于屋顶作为护宅的神灵,我想,这一个民族,一定还是天地的组成部分,一切都尚未分开,他们的灵肉中依然激荡着创世之神的梦想和意志。”
而我们的基诺族向导郑柒林对我们的讲述早已祛魅。他今年37岁,从小在这片山林中长大,家就住在山附近的寨子里,有一个儿子已经8岁了,家人务农为生。建国后,基诺族是56个民族当中最后被识别的民族,从原始社会一下子过渡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如今人数两万多。他打电话操着一种发音朴拙的方言,那是只有语言、没有文字的基诺语,太阳鼓是他们的信仰,“特毛且”(打铁节)是他们的春节,那两天,他们家家户户杀猪宰牛,打鼓祭拜。
大约十一点,我们在一片橡胶树旁边下了车,橡胶树的树干颜色是白色和棕色的斑驳交叠,很好辨认。向导领着我们从一条土路往下走,一开始就让我犯难了,穿着稍大的套鞋,生怕往下滑坡。“我们后面的路有的是艰难。”听他这么说心里犯怵,他还提醒我们不如就大胆往下奔跑。
向导为我们一人找了一根树枝当做是登山杖,让我们一路撑着徒步。走进雨林深处,又是遮天蔽日的芭蕉林,并没有一位豆瓣日记作者所说的“来到地球的原初”,而是因为脑子里想着要走8到10公里的长路,严阵以待。
向导还自带科普功能,他从腰间拿出砍刀——一种基诺族男子都会佩戴的工具,一路砍下树木和果子给我们品尝。劈开扫把苗的根部,留下幼嫩的部分,尝起来像青豆一样柔嫩而清甜;橄榄树的果实是青褐色的,咀嚼起来和油柑果一样苦涩之后回甘,他们管这个叫作“橄榄果”;他捕捉了黄金蚁,告诉我们尝起来是酸酸的口感;他又带我们闻了杀人树的香味,观看了当地的滴水观音;他还告诉我们,每年有人从这片林子里开采中药,对外出售……这些小环节让徒步不那么乏味艰辛。
走到一处,只见榕树蜷曲的树枝从高处落下,另一位名字叫做孙美丽的向导——也是一位基诺族小伙——踩着树枝的凹凸之处,到达高处,他下来之后,郑柒林也这样立到了高处。
他们当然没有让我们效仿,而是让我们一一坐到一旁弯曲成一个半圆的榕树树枝上,如同是坐秋千。他先拉住秋千靠近地面,让我两个脚分别跨到另一边,正好坐在榕树上,然后轻轻放开,让我荡在上面,这都让我胆战心惊。
接着我们和孙美丽那一队一块走到了一根横倒的树干之上,宽度恰好供我们走过去。孙美丽说要两点半才能到吃饭的地方,接着行程就快结束了。走到一处河滩边上,边上有一些矿石,磋磨在石头上产生了红色、黄色和绿色的矿物颜料,郑柒林把这些颜料一一涂抹在我们的脸上。
河滩上有一条人工悬垂下来的绳索,郑柒林让我站在山坡上,双脚交错站在绳索之间,双手牢牢握住绳索,然后重重地把我从山坡上推下。重力加速度让我顺着绳索滑下一个很大的弧度,像一个钟摆一样左右摇摆,我在恐惧中大呼小叫,接着担心绳索会撞到山上。向导吓唬我说还要推我,我极力反对,绳索的摇摆幅度慢慢变小,我才走了下来。
接着我们两队在密林里踩着树叶走过一段平缓的路,树荫落下斑驳的影子,带来静谧的感受。孙美丽停在一片树木处,采下树叶,用嘴吸住树叶的边缘,然后吹起,发出一种尖锐的声音,他还能用叶子发出不同调子的声音,吹成一首首耳熟能详的歌曲。
他又带我们看树干里面的鸟巢,从洞口可以看到拇指大小的四五粒鸟蛋。他们带领我们在树丛中辨认“梅里梅朵”花、灵芝和“卢佛”蘸料、大叶榕果。
走过干霄蔽日的雨林,如同是走过了这片土地层叠着的不同时空,雨林的今天也就是它的过去。
接着我们走向了一片河滩,在石子和河水之间寻路。向导从湿润的泥土掏出正挥爪的灰色小螃蟹。他一如既往在协助我们,不然无法想象越过多少泥土、石头路,攀过多少石墙和高坡。时间已经超过下午三点,对面反方向过来的人问我们饿不饿,我没有顾上回答,向导说你们是不是都已经饿得没力气了。再往前走,终于看到巨大的绞杀榕,密密麻麻的蜷曲树干扭结在一起,高达十几米,这里被称为树降。
雨林大餐来了,有刚刚看到过的芭蕉花拌肉沫、罗非鱼、烤鸡、菌菇汤,是传统傣族食物,是后勤抄近道背着食材进来烹制而成的。竹筒就是汤碗,芭蕉叶是我们的饭碗。
吃完饭,对于要不要爬树降,我本还犹豫,看到同伴顺利上下,我也决心尝试。往上攀爬的时候,我尽量不去看后面的路,而是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寻找攀援的点位上,每往上爬,绳索也拉着我往上,卡住,再找点位向上,没多久就到了顶点。等到下来的时候,我却不信任绳索,还是在绞杀榕上寻找固定点,一点点降落下来。
平生从未想过会亲身攀爬这么高的榕树。
剩下的路不足两公里。我们路过了鸡蛋树和芒果树,最后循着来时的下坡路,一路上坡,回到了起点。聊到平时的生活,向导反问我:“开心?你觉得开心吗?”他们都祈愿健康,当然财富也很重要,当地一般人的生活都差不多清贫,此外还过得去。他还想要一个孩子,只是经济上还没完全做好准备。
回顾起来如果没有向导搀扶,可能都不相信自己可以走过这么艰难的远路。后来在景迈山体验采茶,回程攀爬一小段土路,要双腿和核心发力,不断往上走,我想到,并不是力量不够,而是内心的胆怯让我不敢发力,而向导的搀扶让我感到吃了一枚定心丸。
走完这条长线,我内心的害怕、后悔和焦虑都化为了一种释然。大腿肌肉开始酸痛,膝盖因为碰擦而乌青。辛苦的坚持之后,内心泛起的是开心。
这大概就是徒步的迷人之处。
写于2023年4月9日
旅行
云南
© 本文版权归
普鲁斯特起床了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回应
转发
赞
收藏
赞赏
普鲁斯特起床了
(上海)
每人无不是在莽莽空间当中寻求得以镶嵌进入的结构,后者便也另每人赋形 ...
普鲁斯特起床了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于佩尔:我不能想象没有阅读的生活
(5人喜欢)
第三次去土耳其 | 伊斯坦布尔的面纱背后
(2人喜欢)
“做旧”城市,让记忆细节凝固
张如凌:穿越诗歌,殊途归家
刘子超《血与蜜之地》 | 天使的陈酿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