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结合具体影视作品,说明为什么李道新先生说:“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
科学是理性思维,以逻辑推理,严密数理为基础的一种学科门类。艺术是以感性活动,人的主观情感为建构基础的另一种学科。两者看似利用了完全不同的思维方式,但其实科学与艺术是可以紧密结合,并且促进内外互生的双生花。以下将从三个维度来阐述有关“科学和艺术的一个硬币的两面”,分别为艺术丰富科学的意义;科学促进艺术的表达;科学与艺术两者互为共生的发展。
一、寰宇视界:以艺术的眼光认识科学
科学往往具有一定的理性思考与数理逻辑,这对于科学的理解与接受是有一定难度的。为了更好的促进科学的传播,提高人们的科学素养,那么它便需要一个更有力的载体,更便于接受与理解。相比较艺术形式便具有更为直观的特点。例如在电影《万有引力》之中,讲述霍金的故事,其中充满了大量的物理学知识,以及霍金的科研热情,如果单纯理解起来,便会在趣味上有所减少,而电影则是将其融入了美好爱情故事之中,并且利用镜头语言的多样性来完成了跨媒介内容的叙事。相对论也不再是仅仅是物理物质与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而是具有了人与人之间,心与心之间万有引力的审美意义与审美价值。
此外,以上是对于受众的审美向度上的考量,那么对于科学认知,也具有重要意义。例如纪录片《微观世界》中,在获得审美快感与满足的同时,观众也丰富提高了个人的科学知识。
二、沁人心脾:以科学的发展促进艺术
艺术的每次重大变革都是伴随着科学的发展而展开的。电影艺术尤为如此,从诞生到有声片出现,再到彩色电影,3D电影数字技术电影的发展,都是以科学进步为依托而完成的,例如电影《阿凡达》卡梅隆采用3D数字合成技术,创造了奇幻的外星空间,再比如VR电影人机交互,使观影的方式也发生改变,在《星际穿越》之中,星体漂浮于观众周围。
电影学领域李道新老师也提出了有关“数字人文”的观点,认为这是数字时代面向电影研究的新视野,也是一种跟人文科学变革联系在一起的更加深刻的历史观,是算法思维之于电影史学的相互提振与重塑。
或许在影像年谱之中,也应重新重视科学与数字技术对于电影史发展的关键作用,也使影视发展增强了更多非主观情感的稳定理性思辨。
三、内在互生:科学与艺术的共生共享
而在当下的科学与艺术关系,他们彼此的界限也在逐渐模糊,越来越多的跨学科研究,跨媒介叙事,都在影响着影视艺术的发展。电影似乎也不再成为简单、单纯意义上的电影,更多成为影像的意义在各学科之间游走。例如徐冰的实验影片《蜻蜓之眼》,利用监控视频而进行影视创作,使数字技术撷取影像与艺术、叙事相结合,促成了科学与艺术两者意想不到的结果。
科学与艺术并非孤立、对立,只有将两者巧妙结合,发挥艺术对科学内容与传播上的优势,凭借科学的支撑提升艺术影像的多样发展,才能使两者有两性互动与发展空间。虽然,跨媒介与跨学科研究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并且处于起步探索期,但只要有良好、正确的理论与实践尝试,便会擦出更多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