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校私校的纠结告一段落
上周五收到学校的补录通知,纠结了一会忍痛放弃已经交的3千定金,还是选择了这家私校。至此有关哥哥学校的纠结暂告一段落。
永远都是暂时,因为人生就是你爬过了一个山头,发现还有无数的山头在前方等着你。唯一庆幸的就是没有浪费时间精力爬一些无用的山头,吃一些毫无意义的苦。
就以此篇简单总结一下一路走来的体会。
五年前刚来温哥华后来落脚列治文,当时哥哥还只是两岁,我就在温哥华落脚的地方给他报了一家幼儿园,表面上看起来非常平淡无奇,又小又旧,只是离住的地方很近。报名之后一直在等,因为师生比是固定的,已经满员的话没有学生走,就只能等到当年的9月份,孩子们上小学了才会有位置。
后来搬到列治文,因为离上班的地方更近些,就在附近重新找了一家幼儿园,也等了半年才排到位置。与此同时,温哥华的幼儿园来通知有位置了,我当时懒得折腾,就拒绝了。哥哥就在列治文的幼儿园一直上到5岁。后来我才知道当年随意报的幼儿园,其实是当地非常热门的幼儿园,因为从这里出来的孩子很大机会可以去温哥华的私校。这些信息还是从哥哥的幼儿园里转走去读的孩子家长里了解到的。
我当时不置可否,因为一直想着要回去的嘛。随便读读就好,也无所谓了。
其实公校私校最大的区别就是价钱(这不是废话嘛),私校的学费就已经排除掉一些家庭了,当然也有一些不差钱的家庭不介意孩子在哪里读,反正都是富二代了,不需要孩子努力的那种。
公校就是大锅饭,平均主义,孩子的水平参差不齐,基本上考家长自己严格管教以及遇上好的老师。加拿大的公校会混班,美名其曰“多样性”,k混一年级、一年级混二年级。总体就是快乐教育。好处就是孩子接触的人群比较广泛些,各个阶层的都有。也有不少家长是把读私校的钱省下来,然后用来上各种兴趣班补习班,毕竟华人家长的心态还是普遍希望孩子考一所排名靠前的大学,毕业以后白领起步冲击金领。
私校费钱也费妈,经常搞各种活动需要家长当志愿者。好处就是功课抓得紧,校风严,学校里活动多,同学们都是来自差不多的家庭,当然也不排除有一些老钱家族什么的。不过我觉得我们哥哥去的这个学校就会比较平民些。
我们之前申请过k,没有录取。次年校方有问我们要不要继续申请,我拒绝了。没想到一场疫情下来打乱了我们的计划,去年年底重新申请私校,今年年初收到waiting list,再到三月最后一天收到补录的通知。完了这边的学校已经交了定金。
亏大了。
对于从小在国内接受义务教育的我们来说,哪里搞得过把学校当做生意来运转的私校呢?没有说这样的私校不好,就是因为是一门生意,所以各大私校才使尽法宝收揽好学生好老师,在排名榜上力争上游、开拓各种课外活动,格外爱惜学校的名声,想要做成百年老店。
咬着牙收下了晚来的offer,人生就是如此,不是烦恼这个就是烦恼那个,所以切记不要自寻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