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异思迁心猿意马,现代人缺乏的力量感
可能是,现代人缺乏的几种力量感。
一类是置于死地而后生的大彻大悟。
譬如前媒体人杨潇花了两年重走了一遍西南联大的路,途径湘、黔、滇,走到昆明,苦读数百本史料书籍,写成了一本现象级的非虚构作品《重走》。
一类是不肯脱下长衫的骨气。
这一点放到如今的传统媒体记者群体中,大多都适用,仍有一些记者不脱长衫,保持了作为文字工作者应有的底线与傲气。
一类是保持创造的连续性。
譬如村上春树爱好无非跑步与写作,而写作每天伏案五个小时。一天写到5页,已经是大功劳。
一类是迷茫中仍相信未来的乐观主义。
譬如汪曾祺曾被打成右派还自己逗趣“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
最后一类是最难的,就是以一种不惧滑落的姿态去过生活。
譬如一位朋友想趁着结婚前相对自由的人生阶段申请新西兰whv打工签证,仔细一想却担心回国找工作被HR问过去的一年干嘛,从而惧怕被贴上“不服管教”“松散自由”的标签。可惜,这是个反面案例。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