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引人注目
大家都惊讶于ChatGPT的能力,我也有机会试用了ChatGPT,能力的确全面而优秀,有了ChatGPT之后,知识类问题基本不用再借助搜索引擎,对于一些工作、生活、健康等问题,它也能给你一个“靠谱”的答案。就在近日,ChatGPT开始联网及推出插件系统,让人震惊的是如某小哥总结的“OpenAI 设计的插件系统是我这辈子见过的最疯狂的系统。如果你要给它写插件,你并不是去写这个插件的程序,你是写一个关于插件的描述,用你的自然语言,然后 GPT 来帮你生成这个插件。”这意味着很快上层应用类系统如小程序、服务类系统程序员会直接失业。
对于人工智能,人们排斥、感到危机、不知所措,合情合理,“一夜之间,我失去了所有让我热爱这份工作的动力”,迎来Midjourney v5后一个3D美工如此感慨。比尔·盖茨认为,迄今为止诞生过4次信息技术的浪潮:个人电脑、互联网、软件行业、智能手机,而AI会是第5次。只是AI会让人隐约感受到它不只是工具那么简单,它有点不安分。AI如ChatGPT可以写论文、写书籍摘要、创作诗歌、成为一个健康助手,还可以制作PPT(Copilot),可以画画(Midjourney),相信也可以根据风格提示创作出动听的音乐。这些艺术文化领域AI可以大显身手,是否可以说AI更感性呢?不是的,AI的实质是逻辑与算力,而感性、人性那是人独特的个体特质,AI所表现出来的,是模仿已有人类成果合集所生成的东西,其感性、人性也是人类成果的映像,不具备个人主体性。
知识的积累、既有能力的训练及形成是AI所擅长的,用熊培云的话来说,AI是一种“精致的平庸”、一个“伪装的对话者”。只是AI会做得很好,AI的“精致”,好于绝大多数人,而且会越来越出色,所以起码在所有人类已经有一定成果的领域(需高度社交参与的除外),人会被AI所驱逐。这是AI带给人的焦虑,但这不会是所有人的焦虑,设想一下未来天生生活在人工智能时代的新生代,他们面对AI,会极其游刃有余。只是在未来20年AI逐步驱逐人的领域,现实生活中的人该如何自持,不由得想寻得“未来20年最具前景同时又不会被人工智能替代的职业”问题的答案1,我把这个问题求助于ChatGPT,有意思的是与“未来20年最具前景的职业”问题的答案2对比发现,答案2中理工科类方向的职业基本不会出现在答案1中,所以ChatGPT是在告诉你,如果你是学生,去学文科吧!
丹尼尔·平克列举了未来人们所需的6大能力,分别是设计感、故事力、交响力、共情力、娱乐感和意义感。这6大能力都不涉及逻辑和理性,也许未来是这样一种图景,理性交给AI,人只需负责感性,我想这方面女人将比男人更能适应未来,在物理世界,理性是基石,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依赖,只会使自己沦为人工智能的枝叶,而自己变得越来越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