峇峇(bā)和娘惹
去了西双版纳之后,我开始对东南亚文化很感兴趣,回想起小时候在电视上看的一部电视剧《小娘惹》,也没看过多少,只是在换台时扫过几眼,里面的人说着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当时觉得这个名字很奇怪,总觉得含有一点戏谑的味道,“娘惹”,应该不是什么好词吧,大概率是个烂片,我心里这么想着。
最近,我点开这部剧在豆瓣的评分,居然有8.5分,我对这部剧又有所改观了,于是抱着对东南亚文化的好奇和弥补小时候的遗憾,点开来看。
“娘惹”这个在曾经的我看来觉得可笑的词,我也理解了它真正的含义。古代中国移民和东南亚土著马来人所生的后代,女性被称为“娘惹”,男性被称为“峇峇”,这两个词都是音译的,含义并不像我曾经以为的那样。
《小娘惹》围绕着天兰、菊香、月娘,祖孙三代娘惹的故事展开,背景是在1920-1950左右的马六甲和新加坡。天兰是菊香的母亲,她是本是黄家的仆人,因为美貌被头家看上,纳为二太太,但是这却并没有改变她的悲剧命运,一辈子在黄家为奴为婢。
女儿菊香因小时候的一场病变成哑巴,她有苦说不出,总是受欺负。可是她并不软弱,不像妈妈天兰那样总是“认命,认命”,“听到”有人诋毁妈妈天兰时,气愤地向那些少爷小姐抗争,被迫嫁给查理张为小妾时,勇敢逃婚。她的生命虽然短暂,但是她抗争过、争取过。
菊香的女儿月娘比她的母亲又勇敢一点,她不愿像传统女性那样过日子,一辈子守着丈夫,拼出了自己的一番事业。但月娘是我不喜欢的人物,她过于圣母,对曾经给她带来伤害的黄家人还选择原谅。“以德报怨,何以报德?”还有每次人生重大选择时,她总是草率做出决定,结果又飞快改变想法,伤害到周围人。比如逃婚那晚,明明已经逃出来了,她已经看到陈锡在等他了,玉珠又做出了这么大牺牲,她却又不愿意离开了;还有去新加坡卖燕窝那次,明明家里采燕窝的兄弟都等着钱用,她却用钱买丝绸,结果被坑……或许人是在一次次的挫败中才能成长,但月娘这个人物,我实在不喜欢。
天兰、菊香、月娘,她们都是娘惹,一代比一代勇敢,从月娘的身上已经能看到现代女性的影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