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GPT时代的平凡一天

2028年3月27日,星期一
当刘彩媛被叫到HR办公室时,其实并没怎么感到意外,与其说意外,不如说松了口气,另一只靴子终于落下了。
HR小慧也没多做安抚,例行公事般把该说的说了一遍,确认签字,整个过程不过10分钟。
陆陆续续的裁员其实从3年前就开始了,还记得22年底chatGPT刚推出时大家的兴奋情绪,每个人都仿佛在见证历史。
同事中的科技爱好者每天谈论的都是AI领域的新进展,拉了无数个群讨论prompt技巧,率先开始使用的人,工作效率大幅提升,聪明些的就悄悄享受红利,多出大把时间摸鱼。
但总防不住有人向老板献宝,美滋滋地给老板演示如此如此能让产出翻倍,老板一看这敢情好,赶紧组织员工学习,同时要求各team一周内给出KPI的调整方案,于是在AI的加持下,同事间就开始卷出了新高度。
然而那段时间AI发展的速度实在超出所有人的预期,很快老板就意识到,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的事情要做,眼下需要做的不是加工作量,而是减员。
由于公司业绩其实表现不错,大裁员似乎有些不合时宜,于是这场裁员就以一种类似慢性病的形态开始在身边蔓延,不知不觉间身边的同事就少了许多,26年公司还搬过一次家,因为已经不需要那么大的办公空间了。
渐渐的,所有人都在某种程度接受了现实,轮到自己只是时间问题,这不,今天就轮到了彩媛头上。
公事办完,小慧问彩媛接下来打算干什么,彩媛说不知道,现在工作也不好找,可能先休息一段时间,小慧说大概也快轮到自己了,好像公司新采购了一套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彩媛笑笑说有空了来找我玩吧,便离开了HR办公室。
回到工位简单收拾一下,和仅剩的几位同事打下招呼,就此话别。
走到外面太阳有些刺眼,有多久没看过上午的太阳了,看下时间,才不到10点,彩媛决定先去人广转转。
公司门口刚好新开通了一条无人驾驶车道,还没试过,彩媛对着手表说帮我叫辆无人驾驶出租,1分钟左右一辆绿色出租就停在了面前。
驾驶位有人?彩媛坐上车,系好安全带,车门自动关好,就开始出发了。
原来司机只是坐在那里,并没有控制方向盘,也许是新技术实施初期的保护措施,但这个人的工作能维持多久呢?彩媛突然想起了小时候曾在公交车上见过的售票员阿姨,不知何时一夜之间消失无踪。
车开得非常平稳,时常晕车的彩媛全程没有任何不适,等到达目的地时,司机似乎已经睡着了。彩媛尽可能安静地开门下车,在手表上确认付费,目送车子载着熟睡的司机奔赴下一个地点。
周一上午的人广,并没有太冷清,三三两两的人们交错而行,不知有多少是游客,有多少是像自己一样新鲜出炉的无业青年。
站在十字路口,彩媛突然感受到自由的重负,小区保安的灵魂三连问在耳边响起“你是谁?从哪来?要往哪去?”。
深呼吸,让情绪缓和下来,老规矩,当不知道该去哪里时,就去书店。
调整好心情,向福州路方向走去,那里有好几家书店可以消磨时间。
半路彩媛被一张巨幅海报吸引,看起来是一家户外用品商店即将开业,记得十年前,这里好像是一家Zara。
海报中一对穿着登山装的男女正在抬头仰望空中飞翔的雄鹰,大自然的辽阔之感跃然纸上,然而突然看到右下角的一行小字,顿时让彩媛感到有些扫兴
“Generated by Midjourney, Inspired by Robert Bateman"
又是AI的作品,记得前不久看到过新闻,经过一系列旷日持久的诉讼之后,几家大型AI服务提供商与艺术家联盟达成和解,艺术家将会从所有采用自己风格的AI商业作品中获得分成。
失去欣赏海报的兴致,彩媛继续向书店走去。
来到上海书城,门口站着两名保安,但彩媛知道,这二位是这里仅剩的工作人员了,书店内部的店员早已被接入了GPT6的机器人取代。
虽然不愿承认,但与这些机器人的沟通体验的确远好于曾经的店员,这些外表简陋的机器人清楚的知道每一本书的位置和相关的一切信息,渊博的一塌糊涂,而且永远不会不耐烦,永远会主动告知当前的优惠活动,让你绝不会多花一分冤枉钱。
但心中还是会泛起淡淡的忧伤,曾经,优秀的店员才是一家书店的灵魂。
走进书城,先扫了一眼畅销榜,“又增加了”彩媛心中嘀咕,本月销售前10的书中,有5本都是AI生成的,上一次来的时候还只有两本。
记得两年前第一本由AI生成的书登上纽约时报畅销榜时引起的巨大争议,而仅仅两年后的今天这一切就已尘埃落定。
有位作家在某次采访中说“最后一本由人类创作的现象级小说是《五十度灰》,这将是永恒的耻辱。”
太久没来,书籍摆放的格局似乎有些变化,彩媛走到一楼大厅中央,找到一台“书伯特”(是的,就叫书Bot),问最近出版的“作家新书”在哪里(作家的称号还是保留给了人类,但这种强调也许正意味着人类在书的世界走向了边缘),书伯特亲切地带着彩媛来到扶梯旁示意“作家”专区在二楼。
原来占据一楼核心区域的作家专区已经退守到了二楼,而一楼则变成了畅销书和周边商品的天下。
不自觉地叹了口气,彩媛搭扶梯来到二楼。
二楼整体格局与一楼相仿,但总觉得有哪里不一样,观察片刻,终于找到了答案,是人的区别,在二楼选书的读者几乎都是40岁以上,看着为数不少的老人,平均年龄搞不好还要再升几岁。
而刚刚经过的一楼则大都是年轻人,对他们来说书是人写的还是AI写的有什么关系呢,好看最重要,而AI显然更了解大众的喜好。
大概二楼这一代人过去后,就再没什么能阻止AI的脚步了吧,可为什么要阻止呢?每次技术革命都会带来阵痛,这一次与前面若干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吗?还是自己已经老了,开始下意识地拒绝新事物?
说起来,还一次都没看过AI写的书,也许这不是正确的态度,扫了一眼摆在二楼推荐位的重磅新书,《人的价值》,一位知名学者的新作,看简介似乎又是对所谓“AI霸权”的控诉,彩媛突然觉得有些反胃,如果人类作者们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地输出抱怨,迎合AI时代失意人群的心理,好在彻底失去阵地前做最后的收割,那不如就让AI直接接管这所谓的文化产业算了。
彩媛回到一楼,直奔畅销书区,拿了本排在第一位的新书《食梦人》,这是一家新兴出版社的AI作品,在手表上付款后就直接离开了书店,今天已经没了继续逛书店的兴趣。
彩媛对着手机说想找个地方吃点东西,再看会新买的书,手机立即推荐了附近两家不需要排队并符合彩媛口味的餐厅,彩媛选择了一家带简餐的咖啡厅,就在书城边上。
到了地方,找了一个靠窗的位子坐下,由于并不太饿,就点了一杯热美式,一份三明治,边吃边拿出刚买的书翻看起来。
《食梦人》的主人公是一个以噩梦为食的女孩,书中许多人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被噩梦所扰,夜不能寐,女孩则以自己的能力为他们驱逐噩梦,送上一夜好眠,也换来可观的报酬,整本小说就是主人公在千奇百怪、凶险迭出的梦境中的冒险历程,过程中也通过他人的梦境获知了许多秘密,并在现实中惩戒了许多恶人,情节精彩、离奇,叙述流畅,一开始阅读,就很难放下,等读完最后一行文字,才发觉时间竟已过去了4个小时。
难怪这么畅销,故事跌宕起伏,想象力天马行空,想象力?该用想象力来形容AI吗,还是只是AI的一种表象?但从最终结果来看,作品呈现出的就是胜出一般人几筹的惊人想象力,所以应该认为AI已经具备想象力了吗?
啊啊啊!!!不管了,反正就是无可挑剔的写作技艺,结构严丝合缝,伏笔无一遗漏,阅读过程中的疑问、好奇都在结尾获得了解答,像是一个一体成型的金属球,找不到一丝漏洞。
然而就这样了吗?整本书无疑提供了绝佳的阅读体验,但怎么说呢?好像并没有什么值得回味或继续思考的东西。这本《食梦人》就像是爽文这个门类的最高峰,一本完美无缺的……爽文。
唉,这么挑刺是在干什么,明明读得很开心,一切都还在快速发展中,也许不久的将来,AI就能写出石破天惊的哲学巨著,或是搞出个科学大发现什么的,谁又说得准呢?
看了下时间,已经4点多了,也觉得有些累了,再晚些就要撞上下班的晚高峰,还是直接回家吧。
失业的第一天,还有时间慢慢考虑接下来的计划,毫无疑问的一点是AI的脚步不会停止,大概是没什么机会回到老本行了,听说去年离职的设计师小白学陶艺去了,机器当然能做出更精美的工艺品,但只要买家不认,它就只能是大路货,而人对人的认可大概是短期内不会改变的事情,就像AlphaGo的出现并没有毁了围棋一样,人与人的对弈,不因为更高明的机器出现而失去意义。
嗯~学围棋大概已经来不及了,要不要学做煎饼果子呢,好像不是太难,不过应该挺累的,或者考个心理咨询师证书,最近有心理问题的人好像也挺多的……想着这些有的没的,彩媛漫步向地铁站走去,今晚会不会梦到AI呢?也许我也应该找食梦人来,确保不会有AI闯入我的梦境,也只剩这一片清净之地了。
公众号:【万物票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