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弛感

最纯粹的感受似乎只停留在某个蝉声乍亮微风拂晓的下午,那一次号啕大哭—— 只因为妈妈不买给我想要的东西。
这应该是一生里,最松弛的时刻。
倒是很奇怪,人打小时候起就总惦记着,并不断尝试着突破父母的「束缚」。孩子想叫便叫,想哭想闹都肆无忌惮,却始终都无法挣脱父母的怀抱,仿佛在孩子眼里,父母是阻挡在探险世界路上的五指山。
看似幼稚十足的童言童语,蹩脚的理由,无理的吵闹 —— 这种难能可贵的松弛感,却成为长大成人的牺牲品。
后来才发觉,正因有了父母的「束缚」,才最大限度呵护了孩子的纯粹感受,这座五指山并没有死死地压在孩子身上,反而在山底长满了柔软细腻的鲜草,好让孩子不被又冷又硬的石子划伤;不被暴雨和狂风拍打。
孩子在「束缚」中肆无忌惮的勇敢表达、真实生活。
这或许是一生中最松弛的几年。
再后来,在长大之后的时间轴的某一个节点,在人与人的冲突、接二连三的不如意和胆怯的时刻里来回往复中,人的模样分离出两种松弛感。
一种是大家都乐于穿着皇帝的新衣,生活中刻意里夹着几分自然的松弛感。即使互相看穿大家都裸露着,暴露着,也可以悠然自得的谈笑风生,把这种「视而不见」的态度和模样运用的炉火纯青。
要说这是鄙夷、瞧不上倒不是,只是羡慕这种把「松弛态度」展现的看不出一丝端倪,大家都可以其乐融融。着实佩服。
另一种像是散落漫天的蒲公英,任凭风吹哪里,吹的多猛也丝毫不担心,因为总有落地的那一刻。来去不留,接纳自我,勇敢表达,把所有的边框束缚看作突如其来的太阳雨 —— 无需打伞,太阳仍普照大地,这仅是一场雨,临时划过漫长路程的稀奇风景。
第一种的松弛,是刻意的视而不见,是笑着缴械投降,是试图说服自己万事必有原因 —— 比如妈妈不给买我玩具的理由。事事总要究其原因,即使大部分原因充满戏剧性和偶然,但也要自我安慰,找寻一个说得过去,不怪自己的理由,好让自己安心。
第二种则是一种释然,对万事万物的发展不去刻意追求结果,尽人事,真诚表达,是发自内心的和行为的乐观动作。当结果和事实摆在面前时,伤心便用力宣泄情绪,快乐便放肆寻欢,好便好,坏就坏,不去刻意掩饰什么。
无论哪种松弛,都被束缚在一个逃不出去的框架里,一边是有限的生命,一边是有限的生活。要在框架里如何待人接物,消耗时光,表达自我,就取决于如何对待一场场突如起来的「太阳雨」。
选择看不见,撑起伞,继续打磨另一个社会自己,努力成为一个成熟的人。
还是选择坚持一个自己,大声表达对太阳雨的真实情绪,
是接纳还是视而不见?
要说人生漫漫又短短,无论哪一种「松弛感」都谈不上孰优孰劣,也不应该试图证明哪一种应该成为标准和规范,因为真正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的事情,也就剩自己的态度选择了。
这两种松弛就像「不懈努力」与「懂得放弃」,无论哪种都值得品味和考量。
重要的是能认清自己究竟要的是什么。
当下而言,我能做到的且想做的,只是不被动的踏入世俗标准的道路中,因为做两个自己就过于繁琐折磨了。要在生活里更多享受自在,对意外之事不再感到紧迫和害怕,松弛的面对一切。
即使留下的是匆匆路上过客的厌恶、反感和鄙夷,我倒也没什么感受。
没什么好演的,因为演着演着,就怕真的成了真理。那人就真没意思了。
湛岛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小红书运营——先从社交媒体平台的底层逻辑思考
- 浸泡在福尔马林溶液里 (2人喜欢)
- 数据不会告诉我们的|消费者未必知道TA要什么 (1人喜欢)
- 70 (1人喜欢)
- 2024,只是家在何方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