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烫嘴的妇女节:女性应该怎样自在地活
在即将抵达3月8日妇女节的这个夜晚,我在各大平台翻了许久,没有找到丝毫有关女性的热门话题。
38国际劳动妇女节,妇女二字很烫嘴,电商把它“美化”成女神节,女王节。就好像这样叫才是真正尊重女性,而喊人“妇女”则是在骂人。
汉语词典上说,妇女即是成年女子的通称。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更是明确,满14周岁(含14周岁)的女性为妇女。
它包含两层意思:女,指未婚女子;妇,指已婚女子。因此合在一起,泛指女性。
而国际劳动妇女节,是为了庆祝妇女在经济、政治和社会等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和取得的巨大成就而设立的节日。和8小时工作制一样,对于被世界看到、并且承认妇女的贡献和付出,女性是在100多年前办到的。
但今天,我不想说妇女节的历史,只看女性的现在。
#就业困境#
今天,山东青岛的王女士刚满40岁,学历985硕士,在BOSS直聘上投递简历时,遭遇了她人生中最新一场就业歧视。
HR直接以“年龄不太合适我们”拒绝了她,王女士不甘心,接连抛出几个反问。
HR回答不上来,怒了。直接呛她:“请问我要招聘一个大妈养着么?”

无独有偶,豆瓣上,另一位29岁的女性在收到猎头电话时,婉拒了一个工作机会。
起因是猎头问她是否结婚了。
她很迷惑,结不结婚跟找工作有关系吗?
猎头答,企业一般都会问。
这位女性十分干脆:“我拒绝透露婚姻状况,也不看这些问的企业”。
就在昨天,智联招聘发布了《2023中国女性职场现状调查报告》。报告显示,截至目前,男女薪酬差距虽然在逐年缩小,但仍有12%的差距。

性别和婚育,仍是阻碍她们在职场上进一步发展的两座大山。与之相对的,是女性在工作上很拼的状态,有超过41.9%的她们每天工作达到至少9小时以上。
而在工作之余的休闲时间,也有更多女性有意识地进行充电学习,占比达到40.6%,与此同时这部分男性占比为36.8%。
女性们,很拼,很努力,但女性们收获的认可,匹配不上她们对此付出的努力。
#女性之间的关系#
今年,全嘻嘻作为中国高知女性,和她的北大同宿舍舍友们跟日本女性主义代表人物,上野千鹤子进行了一场立足于女性现状的对话。
其表现和提问的深度令人大跌眼镜。我同样也在以前的两篇博文中对此有过剖析:《全嘻嘻和她的伪女权主义》《上野千鹤子:大道至简,以柔制刚》。
对于女性内部出现的倾轧,所谓鄙视链,以及各类小群体的批判,我有关注,对于各执一词的双方,我也都能理解到她们所代表的立场。

一位高知女性以怀孕或者提供更多性服务来讨好或者挽留另一半,这种话题足以引发争论。
对于更极端一些的女性主义者,在看到这样一些尚未觉醒女性意识的同胞,大概就是哀其不幸,恨其无能,怒其不争的状态。没别的办法,只能狠狠地啐上一句以泄心中不郁。
而对于那些受到批评与咒骂的女性来说,她们又很委屈。认为大家不过隔岸观火,谁能与我感同身受?遭遇这样的困境也并非我所想要的,我也没有办法,无非是现实过日子,委曲求全以保大局而已。
事实上,有相当一部分女性,对于婚姻、生产是完全盲目的状态。她们之所以在做这件事,仅仅是出于惯性,在随波逐流。至于这件事情是否真正是自己发自内心想要的,并不清楚。

在懵懂的时刻,懵懂地做出了足以改变自己一生的重大决定。和比自己还要懵懂的丈夫生孩子,然后在痛苦的琐碎的家庭生活中,像个困在囚笼里的罪犯一样,充满怨气、碎碎念地过着温水煮青蛙的日子。
最终把自己生活的不幸投射到子女身上。
也因此有人说,现代并没有真正的母亲。
“人类失去母亲,已经很久了。从他们将女性拉下神坛,变为了供父系繁衍的工具那天开始,人类的母亲就已经消失了。那些或精致脆弱、或干瘪愁苦的妻子,实际上是奴隶,却被迫扮演着母亲,模仿着人母的一举一动。”

生在山东中部山区,我父亲就继承了那种典型的大男子主义思想。
这点原本也并不意外,令我吃惊的是我母亲,一位头脑聪慧、80年代凭自己考上理工科大学的大学生,并未因为接受过高等教育而在女性意识方面有什么长足的进步。
在我小时,父亲频繁在外出差,她选择了一边工作一边照顾我,又当爹又当妈。
在他俩都在同一家单位上班的前提下,为避嫌她主动选择放弃晋升机会,而留给我父亲,身为一个当时多么难能可贵的女性工程师,她甘愿默默做行政工作。
毫不意外,我父亲日渐膨胀,频频出轨。我母亲,这么一位受过高等教育的女性,选择的是一味的忍让,信任,和默默承受。
就在我父亲连私生子都有了的时候,我觉得这总没法忍了吧,准备替她出头。可在我已经不惜撕破脸皮替她出头,跟父亲决裂的当口,她选择了高高举起,轻轻放下。
我父亲这人,向来自负,胆大,像个赌徒,一生谁也不怕,唯独追名逐利。
以前将我当男孩子养,后来却装模做样对我感叹,咱们老X家还是得有个儿子。
每每梦醒时分,我都咬牙切齿,恨不得拳头攥出血来,只想着有朝一日自己混得出头来,要将钱恶狠狠甩在他脸上,看他笑话。
我成了里外不是人的女儿,而母亲的理由仍是对我父亲,她不忍心。对外,她觉得是丑闻,没脸见人。
我母亲,在书本知识的教育上,成功了。但在自我意识的教育上,一片空白,落后得可怕。
我每每想起这件事,都觉得好像是在自己的心口上剜了一刀,疼得我浑身颤抖,气得我恨不能以身代之去替她出气。
这整件事之荒谬,让我怀疑人生,甚至怀疑自己的三观,和从小所受的教育。
女性之间的关系,真的就是,我们看着她们,如同看着自己悲惨的前半生。但即便如此,我们仍要善待她们,因她们是我们无法割舍、血脉相连的一部分。
#家庭妇女#
小红书上有位女性,因为以前差点没书读,过得很苦,物伤其类,资助了一位贫困女孩整整8年。女孩大学毕业后,她停止资助。
今年过年时,趁着女孩发信息问候,她询问女孩工作怎么样了。
女孩却说,自己要结婚了。
她十分震惊。
女孩后来又解释说,自己家里条件差,吃过很多苦,毕业院校也很一般。最大的优势就是长得好看,又年轻。
她说,婚姻是第二次投胎的机会,这个男人能改变她的命运。比她大13岁,经济条件好,家境殷实,财富自由云云。因为男方着急要孩子,所以她现在想尽快备孕生孩子。
“我只是在把握一次改变我命运的机会而已。”女孩说。
翻开她的朋友圈,里面充斥着旅游,买奢侈品的晒图。
这位女性失眠了好几天,自己说不出什么感觉。这位女性的妈妈对此的评价是“这姑娘比你聪明”。

这件事让我想到了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很久之前的访谈。她提及自己以前的一个学生做了家庭主妇,是这么说的:

#女性的活法#
在豆瓣,可以看到更多关于女性生活方式的思考和主张。
有人在呼吁希望能看到更多的女性理发师。
有人在对性生活对女性来说成本太高这件事进行思考。
有人在质疑为什么女性不能主动发起一场性爱。
也有人在科普什么叫做冻卵权益。
总而言之,女性的活法有千百万种,结婚生子不过是当中最平平无奇的一种。
智联招聘最新的报告也显示,女性对于婚姻和生育的意愿在逐渐分化。更多的她们在面临这些人生抉择时,愿意停下来,仔细思索一下,到底什么才是对自己更有益的,而不是一味的牺牲小我,维护家庭\群体利益。
随着大龄未婚女性从个例逐渐变成我们身边的普遍现象,对于这类女性的歧视也就会慢慢变得越来越小,并且更加非主流和过时。



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女性独立这个命题也可做进一步拆解。情感独立、思想独立、经济独立、生存独立……总之,生而为人,不论性别,成人的目的是走向独立,而非进入另一种被别人支配的生活中。
毕竟,爱情成熟的模样应该是“我们同路刚好遇到,结伴而行”,而非“我为了你,只好远行”。
今年妇女节,祝愿大家能够自由地活,不必正常地活。

*首发于公众号 人间吃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