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与人相处的一点思考
过去这一个月,我经历了一场个人边界的守卫之战,把两个强行入侵我生活的人赶了出去。说是一场战争毫不夸张,冲突是在微信上发生的,但之后好几天,梦里的我依然在跟他们据理力争,捍卫我的边界。跟其中一个人甚至冲突拉锯了好几次,气到我睡不着。好在现在走了出来,也一直保持思考,对自己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来到这边读书后,前半个月我都是一个人行动,没有特别孤独,但也会有想要融入人群的本能想法。此时A和B先后登场,两人前期展现出的状态一致,“热情真诚”,经常找我聊天出去玩。我也欣然同意,而且本来我就是个真诚的人,不喜欢藏着掖着,大家也会说一些内心深处的想法,在当初那种状态下,我对他们的认知就是:善良、热心、喜欢和我一起玩。
但事情的走向开始不对,比如我不想做某件事情,A和B都不约而同地极力说服我去做。甚至某次去超市,我想去旁的书店买水彩笔,A都要劝阻我说那边太贵。我说先看看,贵得值得也可以考虑。此时我心里隐约觉得不舒服,大概是“别人越阻止我越叛逆”的个人本能,当时的我还是坚持做了我想做的。而她在我买彩笔回来后,一直不高兴,并且不跟我说话,就因为我没有顺着她。
但那时候我还处在“交到了真心朋友”的喜悦中,直到后面类似的事情发生了好几次之后,我终于意识到了:这是有毒的关系,我想跟他们划清界限。所以接下来我拒绝他们的所有邀请,他们也完成了最后的通牒:恼羞成怒开始“攻击”我。没有语言上的脏话羞辱,但对我发脾气,让我内疚。
为此我开始怀疑自己,难道真的做错了吗?我就应该顺着他们,按照他们的心意办事吗?事实是,他们的行为让我觉得非常不安,我没办法在跟他们相处时全然放下自己。举两个例子:
我跟B讲到最近作业很难,每周的阅读和反思都会消耗大量的时间,写出的文章还一坨狗屎。他开一开始答应的很好,给我提意见,甚至说要帮我写作业。我不想麻烦朋友,一直都是自己埋头搞,后面有一次想让他帮我修改,他开始时还改句子和语法,但慢慢地就表现得非常急躁,一直在说我的问题,说我太差了,应该让他来给我写,我这个样子是毕不了业的……
A邀我去打羽毛球,还要介绍一个男生跟我认识。本着真诚的原则,我说我不想去,更不想认识什么男生。她就开始加码:她的男朋友都为此翘课,就是为了跟我一起去打球,我不去都对不起他们。我再傻这时候也感觉到了道德绑架。我说了自己的想法,她依然让我按着她的计划去做。(A的控制欲很强,关系越近,她就想管越多。我们最亲密的时候,她会半夜给我打好几个电话说她的心事。如果想要我做什么事,会用各种方式push我去做。她让我感觉不舒服的地方,我写个3000字都写不完)
不过以上都是过去式。我写这篇日记就是想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要远离什么样的人,我为什么会感觉到被冒犯,以后和人相处到底应该怎么做。
【远离什么样的人】简单来说,一开始就表现出“喜欢我的”,这种人往往是有控制欲。前期会用“热情”“真诚”作为伪装,具体识别方式,看他们如何对待他人。比如是否能换位思考,是否双标,是否背后议论别人,是否有契约精神。最后这个最有用,答应了一件事能不能做到。哪怕是去健身房这样的小事。A非常爱爽约,这个在其他同学的口中都得到了验证。
【我为什么会感觉被冒犯】这部分的思考是我最大的收获,是我自我探索路上的一个里程碑。前期我遵循了“直觉”,让我不舒服的,我就想对抗或远离。做到这点的前提是:全然接受自己,我觉得我自己是对的。能开始这一点真的很不容易!我的潜意识里认为,这段关系让我不开心,是我自己的原因。她看起来明明是为我好啊。我找不到攻击她的地方,就会向内攻击自己:是我小心眼吗?是我嫉妒她吗?但是,我想抱抱以前的自己告诉她:我有权利讨厌别人啊,这个根本不需要理由,就像物理题里的前提假设一样,不需要证明。
随着不断地思考这件事,我发现自己的另一个心态:害怕得罪别人,讨好型人格。这是一种隐藏的很深的恐惧,怕别人不高兴,怕对我有看法。想要破除其实超级简单——我识别出这种恐惧后,它就消失了!因为我已经接受了另一个前提:我不在乎别人的评价。听起来有点矛盾哈,不在乎别人看法,那为啥害怕得罪别人呢?这不就是个大矛盾么?这么明显,所以就破了。你是人还是狗,跟我没关系。我尊重你,但理不理解,是我的自由。(写道这里我感觉到一种兴奋和自由)
我还有个小算盘,多认识一些人,是不是能得到什么消息或者资源?一旦心中有这样的想法,那就开始“有所求”,就会有意无意的牺牲一部分自我去换取“和谐相处”。所以说“无欲则刚”,在我身上也感受到了。
【以后到底应该怎么跟人相处】这大概是让我很沮丧的一个话题了。我喜欢交谈分享,从不假装。面对真诚的人,我什么都会和盘托出。所以这点我思考了很久,到底我以后是要“做自己”还是“假装”。我想到了适合自己的方法:放弃向外寻求认同,警惕表现出喜欢你的人,不舒服的地方“觉察,闭嘴,呼吸。”
小学的时候我有一次把家里收拾的非常干净,我妈回来疯狂夸奖我。我到现在都记得那个夸张的语调,还喊我“宝宝”。后来我每次都主动收拾家里,还跟我妈邀请功,我妈夸得越来劲,我干活越卖力。现在我人是长大了,这个行为模式没有变——别人表现出对我的兴趣,我认为就是认可我,那我要更卖力展现自己,获得更多的夸奖。写出来都觉得荒谬,但确实是我这个阶段的心理……
不知道你是否有这个感受,跟别人在一起的时候,不太有自我意识。朋友说,晚上去买subway,我会马上同意,忘记冰箱了化冻好的肉,也忘记了要做饭省钱的打算。
怕气氛冷下来,仿佛自己是个气氛组负责人,不能让别人的话掉在地上。这一点也是讨好型人格的特点。
很想自证,很想展现自己的心态,包括但不限于:想要通过一些事例展现自己学术能力强,语言好,别人都喜欢我等等等。
以上我都有,那这样一个阳光,热情,又爱给出能量的人,肯定会吸引那些“能量猎人”——他们会闻着味道而来,攫取你身上的光和热,而不管不顾你的感受。在他们看来,你乐意这么做,跟他们没关系。或者他们本就不在乎你怎么想。
我找到的答案是——回到“我本位”。在人群中,我的感受最重要。为了找回自己,那就去觉察。可以感受一下脚踩在地上的感觉,把自己抽离出来,提醒自己闭嘴。此时我不需要担心周围的气氛,感受自己的呼吸。如果是两个人的环境,这样可能有点尴尬,可以把让你不舒服的问题再抛回去。“你父母是做什么的?”“你工资多少?”如果它没有正面回答,那刚好就闭嘴。沉默也是拒绝。及时感受到让你不舒服的人,及时远离,才是保护自己。我的情绪很珍贵,所以更要保护好她。
另外,降低对人际关系的期待。人还是向内求而不是向外求。面对最好的朋友,最亲密的爱人也会有不能提及的事情。不去苛求别人来理解我,而是去找办法疏解自己。
==========分割线===========
最近发生的事让我也有点向内攻击:“怎么这么大的人了,还会为人际关系而失眠?”。我从小的标签就是“人缘好”。我想要这个评价,所以牺牲了一部分自我去“求同”,这个“同”跟我的本心是相反的。现在的我自我意识变强了,自我边界都更加清晰了,内在也更有力量了。我能察觉出了不舒服,所以不再妥协。以前只是“看起来好”,而现在的我在遵循本心,解决问题,想要在“做自己”和“与他人相处”中找到平衡。
我尊重别人,但不再会抱着求人的心态,也不在乎别人的眼光。道理我都懂了,能熟练掌握还需要时间和练习。以前在相同的环境下一呆就是好几年,新环境给我了新的困难,但也是新的机会。
-
_守默_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5 23:31: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