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学《周易程氏传》有得(十·丙)
泰卦·九二“包荒,用冯河,不遐遗,朋亡,得尚于中行”。发明伊川先生传辞之义:
此爻言处泰治泰之道有四。
A.'包荒'言泰宁之世,人习于安逸,则政法废弛。须有包含荒秽之量,含弘之度,遂能深谋远虑,使其施为宽裕详密,弊革事理而人安,无暴扰之患。含弘乃坤之二性,亦九二以刚居柔务柔,体刚用柔志柔之法,故吉。
B.'用冯河'言时既泰宁,人狃于安逸,必安于守常,因循惮改,遂弊生渐积,由微至显,而人无冯河刚果之勇谨微革弊,泰治之世必驯致于衰替。人亦然。此含进退变化之理。物极必反,进极必退,乃自然不易之理。故月盈则亏,国与人皆然。日久必生弊,不除固成殃。故必于物极之前,进极之先,克因循惮改,以冯河刚果之勇奋发改革,除弊创新,自我革命,则人能继进,避至极而退;国能续兴,免至极而衰。此亦乾卦上九与坤卦初六戒极防反,谨微革弊之理。
C.言包荒用冯河是“以含弘之量,施刚果之用,乃圣贤之为”,亦体刚用柔,刚柔并济之道。
D.“朋亡”言时既泰宁,人习于安逸,不复战兢存心,故其情肆而失节,常苟且而不以为患。当接人情(此人情指人与人的情分情面、交情)时,必为所牵,立法制事卒不能行。所以在外,须绝去朋与之私,谓之朋亡;在内,须敬谨存心,使情(此情指思想精神或人与人的情分似皆通)约而守节。然爻辞何以只言外,不言内?或周公作爻辞时未及言心,孔子亦未言心,孟子始说,至宋儒大发明之。
E.又前言“绝去朋与之私”非谓绝人情,若人情合理利公,则可从;若人情违事理常情(此常情指人之常情,世间约定俗成的事理标准,即道德伦理准则,与事物客观规律与法理相对。譬如爱美之心)且为私己,则不可徇。如此或致人怨,然知我者,必亦君子而能交;不明我者,固非同志,则不与亦可。吾乐道向理,惟顺天应人,得尽道以立正命,又有何忧?
F.又君子处朋类人情,有两端。若邦有道或贤人在位,则虽正行直言亦可;若邦无道或小人在位,则须正行逊言。若直言则招怨于小人,乃取祸之道。徒逞血气之勇,却贻害身坏事之患,于世于民无益,故不为。正行逊言乃体刚用柔之法,中庸、时中之道。
G.九二正应六五,阳下阴上相交,故君臣上下同德。五乃君位,故为泰之主,然其柔顺得中,必巽顺于二。二刚健得中,有刚中之才,且与君同心,为君所专任,遂为治泰者。故治泰处泰之道,主二而言。
© 本文版权归 Ringosun1130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任書連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8 07:39: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