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诗坛上,如果要问哪个诗人为“第一”,毫无疑问,唯有李杜,毕竟李杜文章光耀万丈,被称为盛唐诗坛绝对的顶流!而在中国古代文学评论史上,号称为“双子星座”的当属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刘勰《文心雕龙》与钟嵘的《诗品》!《文心雕龙》是广泛议论创作文体的典范,而《诗品》则是单独议论诗歌的典范!中国号称诗歌的国度,《诗品》的出现,首开了诗评文学风气,从而造就了源远流长的诗话系统!古代诗话系统人才辈出、佳作不断,耳熟能详的作品如严羽《沧浪诗话》、王国维《人间词话》等,但基本都是沿着钟嵘所开辟的这个传统而继续传承与发扬的。
诗话更注重主观阅读欣赏感受的描述,而不注重总结归纳理论,也是中国诗话传统的一大典型特征,所以通常称其为“诗话”而非“诗评”,“话”比之“评”更加随意自由,“评”则更为客观严肃!所以当我们读到诗话作品中的论述语言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也颇为迷惑,言有尽而意无穷所以,这也正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魅力所在!
其实,《诗品》最初又称作《诗评》,确实也是想走客观严肃评论这条道路,创作动机跟当时社会上流行的品评风气密切相关,当然社会上已经出现的《琴品》等作品促成了《诗品》的创作。但是《诗品》有两个很大的特点,既要对诗歌优劣进行评价,还要对诗人的境界高低另行品味!所以在传播过程中,《诗品》这一名称就被沿用至今!《诗品》共120余篇,也就是相当于评说了120余位诗人,这些诗人基本是已经去世的诗人,后世很多人对钟嵘把陶渊明放在中品颇为不满。在魏晋时代崇尚绮丽绚烂文风的影响下,陶潜浅白如日常口语的诗歌不受待见,也是意料之外,毕竟在刘勰的《文心雕龙》中,陶渊明甚至连姓名都没被提及,可见陶潜的诗歌创作与自己所身处的时代确实显得“格格不入”!钟嵘将诗人分为上、中、下三品,他的品评依据是基于对其诗歌创作特色的总结!他创造性地将中国诗歌分为两个传统,即“风骚”传统,而诗人的创作传统也无外乎分别沿着《诗经》或《离骚》而发展,比如他认为屈原的创作影响到了王璨继而影响到了“三曹”!钟嵘还特别赞扬了“三曹”所提倡而形成的“建安风骨”,而“风骨”也是由他首次提出!
只是当时还没有严格把“风骚”传统区分为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毕竟“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也是西方文学批评概念,但是钟嵘确实看到了《诗经》偏向叙事,而《离骚》更注重抒情!这也基本影响了后世对《诗经》和《离骚》的最核心看法!在品评中,钟嵘很在意“滋味”,也就是指诗歌所带来的美的体验和感受,他的“滋味说”成为影响后世诗话传统的重要学说!他评价玄言诗“淡乎寡味”,认为玄言诗沦为宣传教条理论的附庸,丧失了作为诗歌的审美趣味。钟嵘虽然很在意鉴赏诗歌的文采,却也能在品评诗人及其作品中做到相对客观。因为他的品评不仅来源于自己欣赏诗歌的主观感受,也会与诗人保持相对距离,对诗歌进行全面的优劣评价,而不会一味的因其优点就刻意忽视其缺点。比如对谢灵运诗歌的评价,既肯定了其流丽自然的一面,却也对其刻意雕琢、用典过多颇为诟病!这种一分为二的诗歌点评方式,也对后世进行诗评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