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史人物(三一)
《明史人物(三一)冯梦龙》陈再明23.3.24
冯梦龙所编的短篇小说集《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及《醒世恒言》),共收彔短篇白话小说一百二十篇,题材广泛,内容复杂。其中有歌頌友谊、爱情以及赞扬循吏的,也有鞭挞骄横及遣责佞臣的。这些作品,有一部分为宋元旧时话本,经过冯梦龙润饰的,而极大部分却是他的拟作。 冯梦龙,字犹龙,直隶长洲(今江苏省苏州市)。家世不详,有一兄,名冯梦桂,善画;一弟,名冯梦熊,太学生;三人并称"吴下三冯″。冯梦龙从小有才情,阅读十分广泛,曾经受到李贽思想的影响。他在生员中享有声名,但是科场却并不得意,没有考中举人。此后他放荡不羁,出入游冶场所。曾与名妓侯慧卿相好,并有白首之约,结果却为侯所离弃,据说从此断绝青楼之好。而就是在这一时期,他开始注意通俗文学。 万历三十二年(1604)至三十七年(1609)间,冯梦龙曾与文震孟、姚希孟、钱谦益等七人组织文社。后来又与袁于令等人结为社友,社名″韵社″。冯梦龙在这些人中,据说″一时名士推盟主,千古风流引后生″,是比较有威望的。万历三十九年(1611),熊廷弼担任督学时,对冯梦龙很欣赏,二人从此结下了深厚的師生之谊。 这时候,他仍醉心于通俗文学,他搜集、整理和刊行了几种民间歌曲集《挂枝儿》、《山歌》等,还编选过两本笑话集《笑府》、《广笑府》,他还把罗贯中的《平妖传》由十回增补成四十回。他同时更定数十种传奇,流传至今的有《新灌园》、《酒家佣》、《女丈夫》、《精忠旗》、《杀狗记》等十四种。 万历四十八年(1820),他将讲授《春秋》的內容撰为《麟经指引》刊行问世。后来天启五年(1625),又完成《春秋衡库》。户部尚书李长庾以精通《春秋》自负,认为学习《春秋》有三难三快,《春秋衡库》一出,就解决了三难,加强了三快,对此书的评价很高。后来,冯梦龙又曾编撰了《别本春秋大全》、《春秋定旨参新》等数种。 天启六年(1626),魏忠贤矫诣逮捕原吏部员外郎周顺昌,群情激愤,殴死派来的旗校,冯梦龙也曾参与其事,但后来追究起来时,因吴县县令陈文瑞的庇护而幸免。在家居这段时间里,冯梦龙仍注意通俗文学的搜集和整理。《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太平广记钞》、《智囊》、《情史》、《太霞新奏》等书相继完成。他认为小说可以″与康衢、击壞之歌并传不朽″,可以作为″六经国史之辅″,甚至比《孝经》、《论语》更能动人,更能起教育作用。 崇祯三年(1630),冯梦龙进入国子监,成为一名贡生。次年破例被授为丹徒训导。崇祯七年(1634),升为福建寿宁知县。据清代所修《寿宁县志》记载,冯梦龙任知县时,″政简刑清,首尚文学,遇民以恩,待士以礼″。据说当时福建五十七县,知县都没有冯梦龙这样清闲,也都没有冯梦龙这样能干。他在县志中被列入《循吏传》。他在任上,写诗,研究戏曲,并完成了《新列国志》的增补工作。 崇桢十七年(1644)三月,明王朝为李自成军所推翻。五月,朱由崧在南京即位为南明福王。冯梦龙集刊了《甲申纪事》一书,曾希望朱由崧能成为中兴之主。他又编辑了《中兴伟略》一书,表示出自已的強烈愿望。隆武二年,即顺治三年(1646),他突然死去,年七十三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