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那些阶段性的思考
查看话题 >关于鸡娃、小升初和家庭教育
1.每年春天中小学高年级的家长都会集体面临生命严苛的拷打。
小学家长忧愁的是华杯要不要考,KetPetFCE要不要报班,怎么联系机构,怎么填链接,如何写情书?
初中家长烦恼则是报半年还是一年的田径+足球+跳绳套餐,如何确保志愿时长?综评如何得A?
最夸张的是,小孩尚读一年级便开始咨询如何做好考试拿奖五年规划,并忧心忡忡地说,26个字母都认不全。而这个家长,据我所知已给孩子上了三年的英语培训天价课。
2.为什么这么焦虑,因为根本没有意识到问题所在。
孩子对于这个世界认知没到位,如何要求ta理解抽象的工程量为“1”?
根本对社会一无所知,如何用英语表达对XXX现象的观点?(answer 3 to 4 questions and give reasons and examples)
所谓的奖项,是真学有所成还是只是为了拿到考试名额,挤进去真能适应节奏吗?
3.为何一定要择校,为何就不能接受摇号,好学校其实更大程度对应好生源,而不是好的教育资源,况且一线城市公办学校教育资源区别并不大。
应当把走捷径的时间和精力用来好好学习,踏实理解基本概念。
4.学习也指望不了学校,教学大纲和学习范围都是人为制定的,如果只是满足于学校课程安排,后续可能会乏力。学校最多起到监督学习进度、考试和切磋技艺的作用。
叠加近期的ChatGTP,如果不想做流水线白领,多去探索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更重要。万一工作不如意,起码还有精神避风港。
5.学校最重要功能是提供了社交平台,让学生们学会如何与人相处,如何与喜欢/讨厌的人打交道,最大的优势是可以结交朋友。因为等到长大成人,交朋友就更难了。
6.家庭教育核心实际可以浓缩为一句:成为更好的自己,才能成为更好的父母。
家长得把自己活成“别人家的孩子“,做到终身学习,才有资格对孩子提要求。
7.家庭教育20字箴言: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然后最重要的是“以身作则”。
孩子会通过父母学习如何应对失败与成功,如何应对困境和顺境,如何应对人际冲突,又如何做出重大决策以及应对人生中的两难困境等。
这样长年累月的朝夕相处,孩子必定潜移默化变成和父母类似的人,对此父母责无旁贷。
承诺即负债。
8.让小孩从小就有产权意识。不要把小孩物品送人,分清自己所有与他人物品的界限,可以从根本上杜绝后患。父母不能说出“反正以后全部都是你的”这种话。
9.时间和金钱都是排他性资源,父母不能无条件在孩子身上花时间,要让他养成尊重他人时间的习惯。小孩专注玩耍或学习时,家长也不要以关心为由随意打扰,把孩子当做一个成人来对待。
10.给小孩报兴趣班之前包括分清必需与非必需,分清是虚荣心、弥补自己内心的缺憾还是确有必要,要警惕“我是为你好”的借口。
11.家庭生活中的尊重和平等,需要自己去争取,要付出代价。
世界上没有那种永远其乐陶陶的家庭,不是每一个意愿都值得其他家庭成员的尊重和支持,每个人需要证明你值得,哪怕还是孩子。
唯有家长坚定不移把这个观念贯彻执行到生活每个细节,小孩才能真正成长,父母要懂得去尊重和欣赏孩子所付出的努力。
12.从小孩失手打破碗的后续处理可以看出一个家庭教育的原则:要么责骂孩子,让其眼泪汪汪紧张兮兮,并在今后都学会察言观色;要么毫不在意,收拾后给孩子换个碗继续吃,让孩子永远无惧说真话。
13.孩子是你最好的朋友。不是投资、不是负累,陪着孩子成长会让你更加了解自己。

沙丁鱼2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五一假期训练日记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阅读笔记(3)|多维空间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阅读笔记(2)|平行宇宙 (2人喜欢)
- 量子力学与不确定性|阅读笔记(1) (1人喜欢)
- 社恐的晨跑日常3 (8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