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放下的一切》读完缓了很久
我不怎么看小说,但是丁丁张的书基本都找来看过了。自己也在成长,作者也在成长。原来是面对问题,断过脉后,果断对症下药,有种老中医的决绝和自信。
在阅读的过程中,整个小说还是保留着“需要揭穿”的风格,但是内敛了许多,会去考虑同样的症状,是不是存在不一样的病因的情况。虽然小说里写给侄女“要懂得拒绝,要学会说不”,但是这本书的风格,多了一丝丝的“话留一面,日后好想见”的感觉。
我想,阔别4年的作品,自己反复在手中间来回修改,调整,在心里面反复翻滚的用词造句,都是作者这4年的成长。
小说没有所谓的是不是BE的结局,后面楚储说,其实我们并不了解彼此,我们都在一段虚拟的关系里面,说着自己的成长。可似丁本牧什么都没有做,楚储走了。然后呢。。没有然后。生活也是这样的,成年人也不是坚不可摧,可抵挡四面一切的生物,成年人一样有自己的脆弱,自己不堪一击的弱点,自己无法挣脱的桎梏。有然后又怎么样呢,就算是丁本牧在头脑里反复确认关系的时候,也不耽误出去聊剧本,和朋友吃饭,去喂朋友家的滴滴。我们也是啊,我们也不再会因为所谓的关系和感情,放弃掉手上重要的工作,另外安排需要见的人。我们希望事情有条不紊的按照既定的方向去执行。事情没有结果,也是一个挺好的结果。
和侄女的关系,作者想过能有一个晚辈和自己这样哈拉的场面。没有俗套的两代人直接的碰撞,就是遇到事儿了,处理方式不同,结果不同了,从结果改变了对彼此的看法。我记得我20几岁的时候,父母还在觉得我没有长大,行事风格透露着满满的幼稚,质疑我对事情的看法和意见,对!我的意见没有采纳这个选项,大多用来佐证大人的正确。
可是我现在面对20几岁的人,我不质疑他们任何,我觉得他们想法通透,懂得舍弃,明白自己的边界,所以才会杀伐决断,快速作出适合的选择。世界和道理都是要自己冲进去,才能感受得出来的。一个不落里面年老的长老,那套“智慧”,只适用于他自己,对于部落后代的人,可借鉴的意义不大。
我人生并未过半,看了小说也明白,有些事情可以不用太在意,太过于用力,无济于事。看!原来老师还说努力了就会有收获,生活并不是,还很可能努力了,因为在意变得更糟糕。我有时会回想起当时觉得在生命中聊得来或者重要的人,现在有些记不得名字了,当然,连同和这个人相关的事情也慢慢离开大脑,仿佛那是我走过的路,当时不记得同行者,也不记得路上发生的事情。
心灵敏感,所以会有很多人生需要揭穿的金句,也明白尊重生活本身,并不需要王子和公主生活在一起的完美结局。但是这样的敏感,是礼物,也是负担,因为遇上自己的症状,自己诊脉,刮骨疗伤,知道结果终将到达,过程还是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