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与项羽
三、巨鹿之战
薛城会议之后过了几个月,秦军攻打齐国,围住了东阿。于是项梁亲率大军前去救援,和齐国大将田荣合力大败秦军。田荣这人很不地道,打了胜仗之后,回家直接把齐王田假给废了,立了一个傀儡当齐王。齐王田假逃到了楚国,丞相田角逃到了赵国。项梁在东阿大败秦军之后,决定一鼓作气,乘胜追击,扩大战果。他派人催促田荣,让他出兵一起西进。田荣回复说出兵没问题,但要求楚国先杀了田假,赵国杀了田角,否则就没得商量。项梁当然是拒绝了田荣,理由是田假原是齐王,楚齐又是友好邻邦,齐王走投无路了才来投靠我楚国,你叫我怎么下得了手杀了他,赵国同样也拒绝了田荣的无理要求。这其实都是政治家之间的勾心斗角罢了,我留着这些人说不好日后有用,反正都是心怀鬼胎,打着各自的如意算盘。
这齐国自然是没有出兵,项梁也没办法,不来就不来,我们楚国自己上。项梁于是率军西进定陶,大败秦军。与此同时,项梁派项羽和刘邦出兵攻打城阳,两人这时候配合得还不错。城阳攻下来后,哥俩又在濮阳东边大败秦军,秦军退缩进了濮阳城里,坚守不出。于是他俩决定引军攻打定陶,未果,于是选择继续西进,攻打雍丘,大破秦军,斩杀秦国大将李由。在这短暂的时光里,刘邦和项羽两人配合默契,一起出生入死,战果颇丰。
在项梁的领导下,楚军先后夺取了数次大捷。从这时开始,项梁开始飘了,觉得秦军不过如此,没什么大不了的,他忘了之前六国被秦军支配的恐惧。要知道此时秦朝正在整合全国兵力,不断增援前线。俗话说骄兵必败,就在项羽和刘邦在外攻城略地之时,坏消息传来了:秦国大将章邯率大军在定陶击破楚军,项梁不幸战死。这消息犹如晴天霹雳,项羽和刘邦内心都慌得不行,军心亦到了崩溃的边缘。于是兄弟俩合计先撤回东边休整,再图后事。项羽驻扎在彭城以西,刘邦驻扎在砀山县。项梁一死,楚怀王也吓坏了,赶紧迁都到彭城,并封刘邦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一番操作下来,楚国面临崩盘的局面算是稳住了。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章邯攻破项梁之后,感觉楚军算是废了,不足为惧,于是掉头北上,率20万大军渡过黄河攻打赵国。在这里有必要交代一下章邯其人。章邯,秦末名将,有很强的军事才能。想当初陈胜率天下诸侯起兵抗秦,当几十万起义军逼近函谷关之时,章邯临危受命,力挽狂澜,把骊山的几十万囚徒临时组织起来,连战连捷,大破起义联军,秦王朝因为他才得以苟延残喘。
章邯没花多少工夫,就大败赵军。赵国的国君赵歇,大将陈馀,丞相张耳,全躲进了巨鹿城。章邯率军在巨鹿南边安营扎寨,接着调上郡的王离率20万大军南下前来围住巨鹿城,然后在两军之间修筑甬道,用于输送粮草。在危急存亡之际,赵王向各路诸侯求援,各路诸侯纷纷派兵马前来解围,可那些怂货一看秦军这阵仗,吓得都不敢动。只好在远处安营扎寨,混日子,看好戏。
当然,楚怀王也收到了赵国的求援。于是向巨鹿派出援军,可是一把手却不是项羽,手握兵权的是怀王的心腹,一个叫做宋义的草包。这次出征,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范增为末将,前去救赵。与此同时,怀王派刘邦率军西进,进攻秦国后方,并约定谁先攻入关中,谁就可以在关中称王。项羽身背国仇家恨,当然也想去,但是被怀王拒绝了,理由是项羽太残暴了,动不动屠城,秦地的百姓本来就很苦,派一位宅心仁厚的将领去更合适。
宋义率军走到安阳,下令安营扎寨,找各种理由拖了40多天不敢前进半步。项羽多次催促他渡河救赵,宋义就是不听。反而故作高深地对项羽说:你这就不懂了吧,我们这叫坐山观虎斗,让赵军慢慢消耗秦军,待秦军疲惫,我们再一拥而上,定能大破秦军。懂不懂什么叫鹬蚌相争,渔翁得利?上阵杀敌我不如你,运筹帷幄你不如我。项羽哪里受过这种气,很想手撕了这货。没几天这宋义又作死了,他送他儿子宋襄出使齐国。送别之时,大宴宾客。要知道,这时候因为粮草补给跟不上,全军上下都在吃豆子果腹,可宋义却在吃香的喝辣的,项羽实在是忍不了了。
第二天一大早,项羽去宋义帐中一刀砍了宋义。完了提着脑袋来到帐外,对众将士说:宋义打算谋反,我奉怀王密令,斩了他。众人懵逼了,接着一个个拜倒在地。众将士表示楚国本来就是项将军家一手建立起来的,现在将军又成功挫败这次谋反,诛杀反贼宋义,我们自当拥立你来代理上将军。事后,项羽派桓楚向楚怀王报告。怀王心里门清,宋义是不可能谋反的,但又能拿项羽怎么样呢,兵马都在他手里,所以只好做个顺水人情,正式任命项羽为上将军,全权指挥此次救赵之战。
话说秦军重重围住巨鹿城,赵国盼星星,盼月亮,终于盼来了各路诸侯。可谁知各路人马来了之后,光说不练,除了精神上的绝对支持之外,别无他用。赵国上下急坏了,大将陈馀就派出五千精兵,本想试探试探秦军虚实,谁曾想这五千人马一出城,片刻之间便被秦军杀得片甲不留。看到这种情况,诸侯们更不敢动了。就在这危急关头,项羽登场了。
秦二世三年(公元前208年)十二月,自从成功夺回兵权之后,项羽立马率军开到巨鹿城南的漳水附近。在那里项羽开始精心谋划一场世纪豪赌,赌注就是自己的身家性命再加上身后的5万楚军将士。输则全军覆没,赢则大秦天下。当时项羽面临的是40万秦军:一支是王离率领的20万边防军,这可是当初由蒙恬大将军一手打造的铁血之师,曾击败过北方匈奴,立下过赫赫战功。另外一支是章邯率领的20万大军,这支军队的实力也不可小觑。自组建以来,在章邯的调教下,连战连捷,可谓是身经百战。此时项羽手里只有5万,而且成分很杂。这支军队的底子就是当初的八千项家军,后来陆续收编陈婴部、秦嘉部,才组成了现在这支楚军。
虽说附近各路诸侯人马云集,但没有一个敢动的。谁也不想把自己搭进去,一个个都心怀鬼胎,只想保存实力,光说不练。由此可见,当时的形势之于项羽,有多么险恶。可项羽就是项羽,很快他就看出了秦军的破绽所在。当时秦军王离部围着巨鹿,章邯部驻扎在巨鹿城南。两军之间以甬道相连,互为掎角之势,虎视眈眈,随时准备给前来解赵国之围的起义军以致命打击。项羽计划先攻击甬道,切断王离部的粮草,再集中所有兵力围攻王离部。于是项羽派手下两员大将英布和蒲将军带上两万人马渡过漳水,攻击秦军甬道,以探秦军虚实。
项羽看时机差不多已经成熟,就率主力部队渡河。渡河之后,项羽对众将士发表了即兴演讲,相当于现在的战前总动员,这次演讲非常具有煽动性。演讲完之后,项羽立即下令把渡河用的船只全部沉入河底,把住过的帐篷全部烧掉,把做饭用的锅碗瓢盆全砸了。成语“破釜沉舟”就是这么来的。全军上下每人只带了三天的干粮,这也就意味着如果三天之内拿不下秦军,即使你运气好没战死,那也会被饿死。所以众军士心里明白要想活下来,除了战胜对面的秦军,别无它法。当一个人在强烈的求生欲望的支撑下,往往会迸发出无穷的能量,项羽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置之死地而后生,就是这么个道理。
一切准备妥当之后,项羽汇集所有兵马,直接攻击秦军甬道,截断秦军两部之间的联系。得手之后,马不停蹄,掉头攻打王离部。项羽采取分割包围战术,把王离部分割成小块,各个击破。此时的楚军英勇无敌,个个以一当十,九战九捷。这边各路诸侯正在帐篷里睡大觉,突然听到不远处喊杀声震天。眼看秦军不行了,各路人马呼啦一下全出兵了。此时被困在巨鹿城多日的赵军和城外的联军里应外合,大破王离部,生擒王离。曾经横扫六合,击败过匈奴的一代雄师,就这样烟消云散了。章邯眼见大势已去,率军退守棘原。
成功歼灭王离部之后,项羽在巨鹿城召见各路诸侯将军。在诸侯将军们眼里,此时的项羽犹如天神下凡,于是一个个都吓得跪着前行,根本不敢看项羽。所有人山呼:上将军威武,我们以后就跟你混了。关于这个,司马迁在《史记·项羽本纪》里是这样描写的:“於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 此役过后,项羽实际上已经取代项梁成为了反秦盟军总司令。巨鹿之战基本上摧毁了秦军主力,经此一战,大秦已名存实亡。
章邯兵败的消息传回咸阳,秦二世大为恼火,派人到军中把章邯臭骂一通。章邯害怕了,于是派人回朝探探口风,派出去的人在咸阳呆了三天,谁也见不到,还差点被砍了。于是急忙逃回军中,向章邯建议早做打算,因为如果打输了肯定会被处死,打赢了会被赵高嫉妒,然后弄死,总之无论如何都不会有好下场。这时候赵国大将陈馀也给章邯写了一封信,信里提到了白起、蒙恬的下场,然后劝章邯倒戈,一起攻秦。章邯思虑再三,决定和项羽订立和约。项羽因为军中粮草也不多了,就答应了章邯。
秦二世三年(前207年)七月,项羽和章邯约在洹水南边的殷墟上相见。章邯见到项羽后,一把鼻涕一把泪,向项羽哭诉自己的委屈,并痛陈赵高的种种无耻行径。章邯请项羽善待20万秦军降卒,项羽答应了,并封章邯为雍王。会盟结束后,项羽率军继续西进。因为反秦义军士兵大多曾在关中服过徭役,多多少少都受过秦朝士兵的凌辱。现在有20万秦军投降义军,所以很多义军士兵根本不把他们当人看,各种折磨虐待,导致整个投降秦军怨声载道。部队行至新安,项羽担心这20万降卒一旦回到秦地,会出大乱子,于是连夜把他们坑杀在新安城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