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圆明园拾光咖啡馆欣赏郎士宁宫廷画,回首当年盛景
(接上篇)拾光咖啡这座建在遗址旁边的咖啡馆和所有咖啡馆都截然不同,它会让人沉浸式体验到那个废墟仍是殿宇、幻境尤是真实的年代,甚至有一刹那,只一刹那,让你的心随着环境而起伏悸动。若说像,它有些像兴隆公园的ETT画廊咖啡,因为也是铺满了画,不过是天花板上铺满,抬头仰望时,就仿佛是在仰望历史。 以下所有图都是镶嵌在天花板上、宫廷画师郎世宁所绘制的《圆明园铜版画》。

大水法正面,大水法是这里出镜率最高的建筑,屏幕上、杯子上、提灯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当年极尽富丽堂皇。

谐奇趣南面,谐奇趣、大水法和海晏堂是圆明园当年最主要的三座大型喷泉群。皇家园林很爱用“谐”和“趣”这两个字,我想起了颐和园里有座园中之园,名为谐趣园。

观水法正面,当年皇帝就是坐在这里观看大水法,因而得名,能看到石屏风中高大的座位。

海晏堂的西面,名字取自“河清海晏,国泰民安”,拥有美好的寓意。海晏堂和其他建筑不同,是坐东朝西的,所以西面正是它的正面。可以清晰看到喷泉边依次排列的十二生肖铜像,当年十二生肖从口里向喷泉中喷水。如今喷泉中巨大的贝壳雕塑依然存留,但已变得残缺不全。 其实圆明园的旧物离我们的生活很近,北大西门里的两根华表就来自圆明园。还有未名湖中的翻尾石鱼,正是海晏堂一处喷泉中的旧物。圆明园被毁后,贝勒载涛把大量旧物搬到了他的宅邸朗润园。后来因为经济原因,他把朗润园卖给了燕京大学,后燕京学生买下了石鱼送给了母校。1952年北大从红楼迁到了燕京大学原址,也“继承”了这条石鱼。疫情前去北大时,经常有水鸟、野鸭停在石鱼上休憩,显得情趣盎然,也使石鱼少了几分命途多舛的悲情感。

谐奇趣的北面,也有大型喷泉,从这个角度能清晰看出它的屋顶带有明显的中式风格。

海晏堂北面,种植着整齐的植物,很像西方园林,有几个小型喷泉分布其间。

远瀛观正面,没有喷泉但名字里有个“瀛”字,还是与水有关,屋顶同样带有明显的中式风格。圆明园中的西洋楼景区,大部分都是中西合璧的,不是纯粹的西式风格。

线法山正面,如今这座人工小山上已经建筑全无,不复从前。

小时候经常去的万花阵迷宫,迷宫在圆明园被毁后仍然存留,但是后来仍难逃被拆毁、石料被搬走的命运。现在的迷宫是后来重建的,也许就是参考了这幅画,不过即使在画中,也难见完整全貌。迷宫因此也难以完全恢复原貌,也许加上了今人的一些想象,是古今结合的产物。 认真看完拾光咖啡天花板上的宫廷绘画,也喝完了黑天鹅拿铁、吃完提拉米苏之后,离开了这座犹如时光机、让人重返往昔、停留在昔日时光中的神奇咖啡馆。门外是耀眼的晚霞与火红的夕阳,整个西洋楼笼罩在一片金红色的光晕中。离开幻境,重返真实,一切都恍如隔世。沿着修葺好的小径来到了万花阵,也许会在这曲折的迷宫中暂时迷失,但永远不会在历史的长河中迷失,因为在这里历史变得如此真切,俯拾即是,触手可及。我们每个人都会成为历史的一部分,也会继续书写新的历史。
© 本文版权归 夏日旋律summer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