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纪行 |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
记不清是第几次来云南了,但上一次来云南也至少还是十年前。小时候几乎每个假期都会跟着家里人来云南旅行,有幸见过还未曾商业化的丽江和大理,见过古镇的古朴悠扬和浪漫。云南便由此成为我的第二故乡,成为我对旅行这个概念的初定义。
但我从未来过西双版纳。也许因着它坐落于西南国境,连着东南亚几个著名国度,而我对于东南亚总有一种莫名其妙的恐惧,家里人几次三番提议来此都被我否决。热带雨林总能让人联想到瘴气,东南亚又总与种种危险联系在一起,让我对这片神秘的土地又敬又怕二十年。而今大疫三年落下帷幕,我实在难耐,但又不想走远,然云贵川渝,大多地方已然走过,便择定于此,收起行囊前往这片热带的神秘土地。
初出车站便是典型的热带风貌。湛蓝蓝的天空,日光耀得刺眼,棕榈和芭蕉的叶子随着风轻轻招摇。空气变得柔和起来,呼入胸中不再是那么冰凉且吝啬。而后身上开始热了起来——我竟还抱着那厚厚的羽绒服!真是造孽。因为热希望换衣服的心情加剧了来到新城市想要四处游荡的好奇心,促得我们急急切切想要赶紧到酒店休整重新出发。可偏是不巧,偌大个城市竟打不到一辆车!大抵是游客太多的缘故。既在车站打不到车,那只有坐着公交摇摇晃晃回酒店了。又不巧公交站离酒店还有一段距离,我们拖着行李,汗流浃背,当真是背灼炎天光!只是我们力尽仍然热罢了。
不论怎样到底是抵达了酒店。我换上花孔雀一般仿佛专为云南而生的花裙子,戴上许多年前就是在云南买的首饰,三步长裙飘飘扬扬,五步首饰叮咚作响。demon笑我花里胡哨,我说这叫入乡随俗。我们收拾完毕先去了附近的江边夜市,demon这个喜欢拍美照的女人见了那些琳琅满目的傣族服饰就移不开眼,自己买便罢还要拉着我一起买。我本是不想买的——因为买了大抵就只穿一次,而我不想花这个冤枉钱。可是……好吧,又是那句话,来都来了。然而最能牵引着我的当属那声名远扬的老挝冰咖啡——在上海喝惯了精致摆盘拉花的拿铁卡布焦玛,版纳街头用纱布滤掉咖啡渣加点炼乳和冰块再封进塑料袋里晃荡几下扎紧口就完成的冰咖啡让我目瞪口呆,也让我见识到了咖啡的另一种风情。所谓雅俗共赏,阳春白雪,下里巴人,不变的是人们对生活的热爱。


夜市上吃了一些傣味小吃,不过多半由于是在旅游景区的缘故,风味不能不说很是一般。之后我们骑车跨过澜沧江,小电驴行驶过后带起的风,和夜晚温度下降后的习习凉风,还有澜沧江拂面而来的阵阵江风,吹得我的裙摆摇曳飘扬。长裙的面料凭着风轻抚着腿上的皮肤,凉飕飕又柔柔软软,倒是一种别样的体验,毕竟我从未穿裙子骑过车。夜,江,车,风,灯与人,同样的元素,在版纳就是独具一格的异域风貌。骑到另一个夜市,谓之星光夜市。果真是网红市集,拍照下来真叫人震撼。然而人实在太多,许是大家都被憋疯了吧,摩肩接踵,让我直接幻视长沙五一广场。卖的东西也都大同小异,无非冰咖啡、竹筒饭、泰国日用品、傣味烧烤之流,千篇一律,也不知道谁比谁好吃。所谓同一个世界同一个义乌。好不容易到了有趣一点的大金塔寺,还想前往一探究竟,南传佛教到底有什么不同,谁知竟不让人进到寺里!气死人,果然都是拍完照就走的人吗?我扫兴至极,与demon商量着打算回酒店。可是这车真是难打!区区二公里的距离,非加价到近四十才有人接单。又加上一整日舟车劳顿,我们累极,气极,无语至极!


次日计划好去市郊的原始森林公园。起了个大早,天气还有些凉。好在因为早,终于叫到了车。无奈司机又是个坑人的货!司机比预订的时间提前到了酒店,于是从抵达那一刻开始计价,我们上车时打表器上显示的数字已比起步价高了五块有余。幸亏demon火眼金睛,发现异常及时质问司机,打他个措手不及,于是重新计价。善哉善哉,拜托各地的司机都行行好罢,这般做法者,实在不可取也!好的是清晨的森林公园人还不算多,空气潮潮润润湿湿凉凉,一呼一吸之间无数个水分子化成千个万个小精灵进进出出,消失在雨林深处。公园入口不远处就是闻名遐迩的孔雀放飞,谁料到我是个怕鸟的主!所谓“恐鸟症”患者是也。历来但凡禽类,无论会不会飞,无论凶猛还是温和,哪怕随地乱走毫无攻击性的老母鸡,都能吓得我魂飞魄散。无奈孔雀又是那么漂亮的鸟儿,那高饱和的鲜艳靓丽的羽毛,真叫我移不开眼!数十上百只孔雀,蓝色绿色白色,从山的那头飞到我们面前的地面,又随着哨声在飞回去,真叫一个壮观。我当真是又害怕又喜欢,胆战心惊地和漂亮孔雀合影,一转身孔雀走到了我的脚边,吓得我毫无防备大叫一声——结果把给我拍照的demon吓着了——周围的游客通通把目光投向我——好社死也!罢罢罢,希望我能早日摆脱鸟类阴影,不要再发出这般奇怪的尖叫。

排队乘坐电瓶车的队伍浩浩荡荡,我实在惧怕人多,决定徒步上山,要知道我们穿的可是草编的拖鞋。但山间清晨,草木香带着露水的润,置身其中倒也不觉得累,全身心的舒展,也唤醒了我阳康之后久违的活力。因为版纳位于西部,早晨近十点的太阳还在缓缓上升,走在雨林山间,真应了那句“初日照高林”。不知走了多久,大约很久吧,因为有下山的游客对着我们说我们真厉害,他们坐车上山时就看见我们在徒步,没想到真的走到了接近山顶的地方。那是一处村寨,介绍的文字写着聚居于此的哈尼族的风俗习惯。哈尼族男女婚恋自由,以歌舞相和,随心而动随心而行。我便感慨似乎所有少数民族都是这般的率性淳朴,一如乌托邦似的边城。城市尽管发达先进,但好像总和金钱利益挂钩,多少人不知在城市里丧失本心。可反过来想,落后的思想与封闭的人文环境在乡村也是的的确确的存在。城里人向往的乡村,边城一样乌托邦的乡村,也大抵只是理想主义者的世外桃源与精神皈依。

出了村寨不多久就是最蔚为壮观的雨林景象。阳光透过密不可分的树林筛下来,一束一束,一缕一缕,丁达尔效应在雨林真是随处可见。老茎生花,植物绞杀,高中地理学到的课本知识在这里化为眼前真实可见的一个个魔法般的小奇迹。我对神秘的雨林心向往之已久,大约由于最大的雨林在中南美的缘故,而我又因着从小对阿根廷的憧憬和三毛的那本《万水千山走遍》,早已把中南美当作理想圣地。版纳的雨林,浅浅满足了我的一点点幻想。

雨林之后的下一站,是市区里游人如织的曼听公园。我们换上提前准备好的傣族服饰,准备在此拍照留念。然而我见公园里来来往往的游客很多都穿着与我们大同小异的服装,做着差不多的姿势,在差不多的地方拍着差不多的照片,又因为买傣服时本就有些犹豫觉得没有必要,一瞬间觉得我不再是我,而和所有游客一样都变成了拍照的机器。千篇一律,大同小异,我不是我。当照片里的人像超越了周围的环境成了主体,异乡的风景本应是相机里的主角而现在只寥寥无几,我感到恐惧。我为这一瞬丧失的个体性自主性而恐惧。难道旅行只是为了穿上所谓好看的衣服拍了好看的照片然后发朋友圈等着大家的点赞吗?可是,那就是旅游吗?意义呢?体验呢?城市的气质与风貌呢?然而我虽有意识想要感受城市的气息,却仍然难脱快节奏时代的旅行习惯。版纳众多佛寺里高大巍峨的佛像日日夜夜注视着这座城里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的流动的人群,永远只是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他们又会想些什么呢?
我忽然怀想幼时旅行,智能手机还未普及,只带着相机,一步一步用心记录景色。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而今澜沧江清凉的江水,雨林抬头不见顶的高大的树木,绚丽的孔雀和温柔的大象,蓝天与日光……只在流连之间,不能不叫人叹息。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