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汤圆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网络中国节·元宵##绿城南宁#每年正月十五是元宵节,吃汤圆是必须做的习俗,那元宵节是怎么来的呢?为什么要吃汤圆呢?吃汤圆有什么好处呢?
在古代,正月十五上元节是男女老少狂欢庆祝新年第一轮明月及观灯赏灯的日子,家家户户走街串巷、看花灯、吃美食与家人团聚。时值正月寒冬,南方人喜糯米,将糯米揉成团,煎、煮、炸是最爱,后来人们在糯米团里放入甜馅料,水煮配合汤在深夜吃抗饥饿,因是在上元节夜里吃,因此人们便叫“元宵”,元宵节的俗名由此传开来。
汤圆是圆形状,利用糯米面粉经过水煮之后,上下浮沉,随着沸水翻滚很是让人萌生好的意境,因此被命名为汤圆。古时交通不便,寒冷天气让人不由得思念家人,吃一个汤圆,不仅让人全身温暖,象征团团圆圆,还让人解了思念亲人与家乡的忧愁。
元宵节吃汤圆,作为一种饮食习俗,除了寓意喜庆合家团团圆圆,还有滋补御寒、补脾胃、益肺气、补中益气、预防气虚的功效。中医认为,糯米味甘、性温,能补养人体正气,吃后能补养人体气血,滋养脾胃,起滋补御寒的作用,而糯米正是汤圆的主要原料。值得注意的是,汤圆属于高热量十五,除了元宵节吃汤圆外,平时吃汤圆不要多食,汤圆大多都是糯米粉制作,吃多了肠胃会消化不良。
吃汤圆,过元宵,传承中华传统文化。前有韩国为端午节申遗,后有越南炮制春节是从越南起源而来。文化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民族5000年灿烂辉煌的文明发展史,形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我们作为青年人,我们要传承中华文化,进一步坚定文化自信,激发全民族凝聚力、向心力、创造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
还没人转发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