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旅行游记 vol.2——合肥,理科超好的偏科生
这几年合肥“创投之城”的名气越来越响,羡煞一众急需转型的二线城市,大家都想复制合肥模式,但真正能完成粘贴的少之又少。就拿我们所在的汽车行业来说,合肥拥有国内外两家头部的汽车公司,而且是大势所趋的新能源汽车——蔚来汽车和大众(安徽)。光是这一点,就是国内城市(除了北上广深之外)中的凤毛麟角。汽车行业是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产业链长,体量大,可以为一座城市创造海量的就业岗位,也能吸引到优秀技术与管理人才到此扎根。汽车企业在上海相当集中,但高昂的生存成本把很多汽车人搞得进退两难,而合肥恰在此时提供了一个有竞争力的选项。两个前东家公司中很多优秀的前同事,这两年都选择来到合肥,听说现在日子过得也相当滋润,技术口的甚至获得了到德国大众驻点一年半载的镀金机会。还有量子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也是走在全国前列。
合肥如今的“科里科气”,和中科大有分不开的关系。据说当年中科大从北京迁到这里,合肥给了能给的一切。不得不佩服当年领导的远见,这科技人才“从培养到就业,再到为城市创新发展与投资献计献策”,一条完整而良性的循环链构建完成。在自然科学当家作主的今时今日,必会在“发展”的东风下借得好力,一跃成为二线新贵。就像高中时代,大多数人都选择理科的情况下,那些理科学得极好的同学自然收割了大家羡慕的眼神。安徽本来在国人的印象中并不如它江浙沪邻居那样大富大贵,但现在越来越多的语境下能够看到“江浙沪皖”的字眼,说明某些变革已经发生。
相比之下,合肥在人文领域,至少从我个人角度来看,没有特别耀眼的闪光之处。这里没有太多旅游文化,可能是先天禀赋不占优势。城市面貌给人感觉也是实用主义占上风,建筑大多系本世纪初至今的产物,没有太大特色。毗邻巢湖的滨湖新区,整整齐齐的棋盘格规划,巢湖包河段还没有完全开发好,目前来看不太出彩。据(我长期关注的内容优质的城市进化论公众号)说合肥政府也想搞旅游,但是和“科创特色”暂时没能很好地结合。



斗胆judge一下,这里大抵可能应该算是美食荒漠吧,大多数都是华东地区比较普遍的连锁餐厅,能看出本土美食发展欲望和文化不强,没有太多吸引人的特色美食。但是人均消费不低。
如果自带理工气质,希望在科技工业领域良好就业,不追求具有人文底蕴的精神生活,那么合肥是个不错的安家落户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