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总结
查看话题 >不开心,算悲伤吗?| 我的2022年终总结


引
自入冬以来,北方的气温经历了过山车一般的起起伏伏。先是12月的一股寒流,将大地迅速封冻;进入数九寒天之后,气温反而迅速回升,有那么一两个偶然的瞬间竟觉得温暖如春;一直到春节前后,天气才再次回到四九天的天寒地冻中。
那么温暖的冬天和这么寒冷的冬天,不过都出现在过去的一个月里,但我的心情却异常平静。
从疫情突然变得严重直至完全放开,我大概有两个月的时间维持着两点一线的生活。没有什么值得提及的悲伤,也没有真正令人开心的事情,就像一个没有寒风也没有阳光的冬日,你也说不上它是好天气,还是坏天气。
于是,我突然很想知道:不开心,算悲伤吗?
连带着这个问题,我回忆起这一年发生的事情,多多少少找到了一些值得说一下的念头,并以此记录一下过去一年在自己身上发生的变化。

零碎的山野回忆
上半年因为疫情的禁锢,我鲜少出京。再加上整个人的心气变得越发倾向“躺平”,整体上过得平平淡淡。说起来,不过是又爬了几座山,用一些简单的欢声笑语打发掉了几日闲暇,以免过于惆怅。
与以往不同的是,四月的一次爬山活动结束后,临时组建的活动群竟然得以保留下来,并冠之“花会一直开的理想国”。这些喜欢自己爬山的闲云野鹤们,也因此有了一片孤僻的自留地。
而这对我来说,也因此认识了一些新的朋友。并不夸张地说,去年6月,是晶晶和旺仔的出现,才延续了我的爬山热情;而今年又有晓慧和柯西的热情和积极,继续让我体会到了不少爬山的乐趣。

我想,我们大多数人都很难从独处中体会到精神上的快乐,毕竟唾手可得的“奶头乐”是粗浅易逝的,而精神上的升华又是遥不可及的。
开心这种事情,更多的还是要在集体中寻找,哪怕是仅有两个人的集体。
就像《荒野生存》的克里斯即便身居荒野,也住在了人类的小巴车里;结尾更是直击要义——真正的幸福,在于分享。
虽然时常觉得孤独,还是要感谢2022年里曾经一起走过的朋友们。

一些特别的体验
4月,在晓慧的鼓励下,我完成了人生的第一次蹦极。那种因为失重带来的紧张感和恐惧感说不上值得回味,但也是绝无仅有的体验。
诸如此类体验,也包括一段情谊、一次旅行,甚至整个人生在内的很多事情,我们都是两手空空而来又两手空空而去。不过,手上虽然是空的,但心里还是会因此而装满了一些。
7月,再次踏上越野跑的赛道,奔跑了100公里后又受伤了,我这种蛮干的行为多少有些冲动的成分。至少对我来说,精神的力量是会强过肉体,所以有时候需要学会放过自己。

10月,在柯西的鼓动下,我放弃了川西徒步计划之后,转而北上完成了长白山骑行。那个时候我突然感觉到自己的行动力弱化了许多,或许是觉得很多计划的操劳程度超过了收获感,或许仅仅是自己找不到行动的意义这种虚头巴脑的原因。
然而,当我事后回想起来,那些过去的时光仍然有意义。我尽量告诉自己,事前的多虑有一部分是没有什么意义的,生活还是要走一步看一步。

转变
2022年也就是壬寅虎年,是疫情发生转折的一年。
临近年底,天气越来越冷,疫情的传播渐有失控的迹象,严格防控带来的负面影响远远超过了效益。随着民众的呼声逐渐转向放开,打完三年的防守战之后,我们终于手握自由开始正面迎击。
我总觉得人不能没有自由,但自由也不能没有边界。于是,当过去成为历史之后,野史和正史仍然各执一词。
终于发现世事也许没有对错,只是立场不同罢了;世事也不论真相,重要的是关注结果。

而对我个人来说,当我失去了“疫情”这个过去两年经常拿来逃避事情的借口时,当我重新获得更多的自由时,我发现自己是有些失落和不安的。因为我必须被迫面对一些事实了,也需要积极地做一些事情。
消沉了两个月之后,在农历虎年的最后一个月,我自己鼓起勇气第一次尝试游泳,也许算是一个好的开端吧。

关于勇气
就在年初,当我还以为生活会就此进入平淡似水的阶段时,没想到更大的心理考验竟然出现在三十二、三岁这种看起来平平无奇的年龄。
或许对于单身人士来说,中年危机来得更早一些——它并不是以家庭压力的陡然增大为标志的,而是突然从自信变得自卑,或者从自卑变得更自卑。
生活或许也是有惯性的,三十岁的生活是二十多岁的惯性,再过了两三年之后却突然开始失速了。

从个人的角度来说,勇气并不是单纯的无所畏惧和敢作敢为。而是像柏拉图在《理想国》中主张的那样——勇气就是永远坚持智慧的信念而不放弃。所以,勇气的缺失并不是对外在世界失去了力量,而是对自己产生了怀疑。
从更宏大的角度来说,浸润在崇尚年轻和趁早的社会文化中,身处在金字塔型的社会结构中,一个人的勇气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被一点一点地消耗掉的。并非没有了可能,只是可能性越来越小。
原本以为年龄和阅历不会成为好奇心的阻碍,更不会成为进步的绊脚石。但近来,我对很多曾经热衷的事情都明显觉察到了某种失去感。我不无悲伤地想到,除了年龄之外,似乎很多事情都会因为一无所获而被清零。
失去勇气,其实并不是什么悲伤的事情。毕竟,也许当我们一旦度过某个时间点,人生的主题大概就会从“做最好的自己”渐渐变成“接纳现在的自己”。
只是,我感觉不到开心。

关于真相
我在2019年的年终总结中,曾经认真地表达过对“真相”的渴求,那个时候的我对世界和人都充满了好奇。
现在回想起来,才发现彼时的好奇心并非简单的“求知欲”,即使在去年的年终总结中,我还曾经反思过真相的虚实和意义,但我仍然期待着用真相武装自己,并试图改变一些什么。
然而时至今日,当我又知道了一些事情之后,终于发现真相就是真相,知道它也很难改变它。我当然没有到无所不知的地步,但哪怕是仅仅知道了那么一两个无法改变的事实,我的心中仍然盘绕着很多的无力感。这是以前不曾有过的。

我不禁想起2015年的夏天,在工作中偶然遇见一个人,我们聊了几句之后他突然对我说:“你把什么事情都看得太透了,这可不是好事情。”
当时只不过把它当成一句逢迎之语,但现在重新想起这句话,却觉得它就像魔咒一样始终萦绕耳畔。
我原本不喜欢对某种事物过于狂热的人,因为觉得所有的事情都有两面性,而极端的偏好则是一种愚昧。
但最近却觉得这种思想虽然未必正确,但他们总能在这种狂热中找到相同的人并找到归属感。那些充满怀疑和中立的人,则注定孤独得多。
也许,真相并不重要,生活的意义在于快乐。只是一旦踏上寻找真相的路,也就很难回头了,这也不算悲伤,只是快乐起来比较难。

关于孤独
前不久和旺仔聊天,她冷不丁地提到:“孤独也是人生必须要面对的课题。”虽然我自己也经常在文章里多次提及这个话题,但那时的自己其实是很有勇气直面孤独的,甚至觉得可以战胜它。
但当我被迫再次面对这个问题时,我却改了口:“我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觉得孤独这么难以接受。”

从本质上来说,就像世界上不存在相同的两片叶子一样,我们每个人也都是各不相同的。个体的孤独感便与此真理相伴相生,因此我们总能在狂欢的人群中体味到一丝无法完全相融的孤独。
况且任何陪伴、任何狂欢都是短暂的,心中孤独却是形影不离的。而且,当我们的关系越发亲密的时候,这种孤独就更加容易被发现。
也许这个事情的真相,就像旺仔说的那样——说享受孤独是不准确的,学会与自己相处显得更实际。
既然孤独是常态,又何来悲伤呢,最多不够开心吧。

真实的生活
元旦假期看了罗振宇的一部分新年演讲,虽然不喜欢讲故事的东西,但还是收获了爱因斯坦的一句话:神经病就是翻来覆去做同一件事,却希望能有不同的结果。
即便面对生活的难题仍然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但仍然可以抱有继续创新的动力,至少要时刻提醒自己:我非得这样不可吗?
当我们诚实地面对自己并对自己感到不满意的时候,我们只有两个选择,要么和解,要么改变。但一般来说,一成不变继续承受痛苦会更加简单而常见。进而,当一个人陷入了无力解决的痛苦中时,常常会转而爱上这种痛苦,以期让自己好过一些。

总之,为了避免让自己喜欢上这种自怨自艾的感觉,我仍然期待自己可以投入真实的生活,并寻找一些自然而然的变化。至于结果是和解还是改变,就任由它顺其自然地发展吧。
而所谓真实的生活,不过是一些微不足道但实实在在的小事儿和一些不用思虑过度就可以获得的东西。或是居家小栖,沉醉于诗酒花,“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或是继续行走山野,感受山风明月,“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有事做就好
在上一篇的春节日记中,我发现自己找到的人生规划,其实对家人其实没有什么意义。这种脱节的感觉,让我不得不开始怀疑那种极端的“fire生活”的意义。
或者说,我开始觉得即使一个人彻底躺平了,他也仍然需要找到一种与社会、与家人产生连接的生活方式。
回到开头的问题:不开心,算是悲伤吗?在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开心有两个意义。
其一,“除了有智慧的人以外,其他人的快乐都只是快乐的影像,而非真实的快乐。”我只是浅读此书,对所谓“智慧的快乐”尚且无法完全理解,但所谓“快乐的影像”即是指那些名利上和生理上的愉悦感,这些肤浅的快乐不过都是获得智慧的快乐之后,而得到的副产品。这个快乐的标准,几乎可以说是严格的,但未尝不可以见贤思齐。

其二,“人们在遭受痛苦的大多情况下,都会把摆脱痛苦视为最大的快乐”,“当一个人的快乐停止了,这种平静也会跟着痛苦”。换句话说,在不悲不喜的平静状态下,都会产生貌似悲伤或者貌似开心的幻象。所以,破除幻想就应该让“不开心”的状态回归真正的平静。
于是,我对新的一年,除了想再多读几本书之外也没有什么期待的东西,毕竟过去累积的失望也实在太多了。不再对外物抱有过高的期待,学会在不悲不喜的心情中体会平静,算是对自己的保护。
有目标和有事做是两回事,我更喜欢后者的踏实感。

写在最后
写完这些就差不多了,诸如写作、读书、理财和运动之类的生活琐事已经是稀松平常,就没有什么好总结的了。
一来罗列这些数据很是枯燥无味,二来也只是在表面上显得收获满满,只要心里奉承的观念没有变化,也就不提也罢。
得益于晶晶跟我讲她们家乡风俗的启发,大年初六回北京的第一天,我就徒步12公里到白瀑寺拜拜。我原本是不信这个的,更算不上是许愿之旅,只是觉得新年要有新气象,也就走了一次颇有仪式感的过场。
不论如何,新年快乐。
依然满怀热忱,依然坚定前行。




P.S.
这里多半写写游记,胡言那时的所见所思
这里有时也写写散文,乱语今日的所感所悟
千万不要信我,有思考就好
-
我的貓咪不見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3 15:06:32
-
豆友201673489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11 17:00:35
-
卦中有卦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9 10:41:33
-
安静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5 09:22:16
-
RR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4 15: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