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宵夜
来源:文娱一线(wenyuyixian)
原文链接:总台春节戏曲晚会的“三步走”
走进山水,走入生活,走向国际。
南宋时温州九山书会才人用巧思编写出中国迄今所发现最早、保存最完整的中国古代戏曲剧本《张协状元》。浙江温州九山书会,对中国戏曲而言具有地标意义,中央广播电视总台《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的录制,即选场于此。这是春节戏曲晚会开办33年来首次将主场移至户外——以九山书会为主舞台,汇聚近30个戏曲剧种、70余个院团院校,集结百余位戏曲名家和新生代戏曲传承人、近千参演人员。从舞台到节目形式再到主题内核,晚会在不同维度的“走出去”中,营造温馨祥和的春节氛围、传播戏曲文化。从空间有限的演播厅,转到广场舞台,晚会舞美、灯光、导播等方面都带来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舞美借鉴宋代传统建筑风格的12座戏台形成百戏汇聚之感,宛如戏服“水袖”的飘带将主舞台环抱其中;灯光方面,主舞台后侧搭建灯光矩阵,运用AR技术延展视觉,用光色将沉浸式舞台与山水相结合;拍摄技术灵活运用航拍、穿梭机、伸缩臂等,让《一梦千年》月下的朦胧感、临水观景节目《星河戏韵》中泛舟塘河等唯美画面得以灵动呈现。整场晚会,观众时而浸润于文人雅士煮茶赏灯等古意盎然的场景,时而跟随镜头“出游”,感受江南水乡登船夜游氛围,颇具代入感和沉浸感。晚会先导片里:大年初一,旭日初升,陕西黄土高原,百姓们唱着西府曲子;太行山脚下,河东道情唱响生活;吉林满族村,吉剧戏歌映雪而唱;温州龙船、码头还有一场越剧正在演出……先导片串联全国各地不同风俗、不同民族、不同剧种的过年氛围,营造出“过大年唱大戏”的欢腾氛围。整场晚会,戏曲艺术类别多样丰富。除了京剧、越剧、豫剧、黄梅戏等大的剧种之外,也兼顾了很多其它地方剧种,如温州本地的瓯剧、北方的龙江剧、安徽的徽剧等。为了更好传播传承戏曲文化,晚会在创作编排过程中融合不少年轻化表达。武戏荟萃《撷英出征》将南北武戏整合,嵌套了“戚继光沙场点兵”的思路;少儿戏曲《薪火相传》体现了戏曲进校园活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与戏曲文化的生生不息;名家荟萃《行云流水》根据流派当中的旦角和生行特点进行创新融合;传奇剧目演绎《在水一方》融合舞蹈与音乐;戏曲舞蹈《四时花开》通过视觉上的包装来突出四美、四季、四色……“影视戏中戏”节目《远方的家》,给观众带来多元视听体验。节目展开了三个时空维度的交流和对话——其一,千年前,温州作为商港通向世界;其二,以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第一批闯荡海外的温州人为主要人物展开叙事;其三,当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成为共识。晚会落地温州,结合温州70万海外华侨,辐射130个国家、385个侨团的优势,展现新时代传统文化向世界展示的过程。戏曲艺术,不仅能唤起游子的乡情、春节时分的团圆情愫,还能体现全球华人的心之所属,情之所归。经典戏曲唱段中,包含着戏曲文化里传递的“仁义礼智信”的美德故事,节目《戏在天地间》中“岳母刺字”“四郎探母”等故事,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神力量;现代戏联唱节目《时代之声》中,一幕幕“绿水青山”“土地长歌”中所展现的“风华正茂”,契合时代旋律,书写了戏曲文化在当下的新解。在“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的鲜明特色之下,2023年春节戏曲晚会为观众奉上了一道有新意、有营养的新年戏曲文化大餐。
【版权声明】标注“原创”的文章系文娱头版独家稿件,文娱头版保留所有版权;未经书面授权,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或使用,如需了解转载及合作事宜请添加微信13521859160。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