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江红》和其他
我上初中的时候,每个晚自习前都要唱上几首歌,由文艺委员起头,全班跟着合唱。唱歌的目的是什么?可能是让我们提神,也可能是别的,具体原因无处考究。只知道以前的学生上课前要唱一唱,现在不唱就少点感觉。唱的歌多是流行乐,任贤齐谢霆锋之类,有段时候热播《流星花园》,里面的主题曲《流星雨》也成了我们必唱的曲目。那个时候报纸上谈论流行乐会毁掉我们这一代,理由是歌词里都是谈情说爱的。现在再看这些谈论,有点危言耸听了:流行乐没有毁掉我们。要我说,早点了解一些情情爱爱的内容,也不是什么坏事。
有一段时间,承蒙班主任的厚爱,我当上了文艺委员。上课前我起个头,大家跟着我唱,有一种说不上来的自豪感。后来我们上音乐课学了《满江红》,每到班主任的晚自习,她老人家一进教室,就要问一句:“《满江红》唱过没有?”如果没有,大家就唱上一唱,要是唱了,她也由我们唱别的。这种情况经过几次以后,每到有班主任的晚自习,我就望向教室的窗外,看她夹着备课本走过来,就预备起头:怒发冲冠,预备唱。可见我小小年纪没学好,学会好拍马屁那一套。因为这个,时隔多年以后,我还能全文背诵岳飞的整首《满江红》——就是记歌词的事。
后来有一天,我们班主任一时兴起,指挥我们唱了这首《满江红》,当她唱到“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眼眶分明已经噙满泪水。这眼泪来得恰到好处,要是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才流露情感,就有点太恐怖了……
那会儿正是世纪之初,我们先是经历了1999年的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事件,然后是2000年南海中美撞机事件,国内掀起了一阵又一阵的爱国高潮。歌以载情,《满江红》的背后是我们无处宣泄的爱国主义热情。
最近院线正在热映张艺谋的《满江红》,这部电影引发了很多谈论,有人说这是大导演消费爱国情怀,还有人说这是《满江红》这首词诛心的演绎。我去看了这部电影,全军复诵《满江红》的时候,把我拉回了20多年前的初中课堂,我却再没有热泪盈眶的冲动。这不是说我不再爱国了,相反,这些年我受的爱国教育不少,也有不少收获。当我们谈论一件事时,最需要的是结合时代背景,没谈过恋爱,才更要唱上几首情歌;国家危难之际,爱国教育才是发自肺腑。缺少什么才去谈论什么,这才是谈论的意义所在。我们需要承认,有不少更加实际的问题值得我们去谈论和解决。
从艺术的角度来说,《满江红》不失为一部工整的、巧妙的电影,但在春节档上,我们花钱进入电影院,主要是想获得一些乐趣。电影是一种天热的宣传载体,有的时候难免有一些说教,尽管如此,我还是想说,如果少一些说教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