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不仅仅是阅读
特别说明一下:本文探讨的场景是阅读书籍,非读书获得学历或文凭。
读书,多更好,还是少更好呢?
这取决于我们读书的目的,以及自己是什么类型的人。后者,准确来说是自己习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
不久前曾经引用过段永平先生的读书多少的一个观点。今天正好想到同样的话题,展开探讨一下。
在笔者看来,那些真正会学习的人,分为两类人:
(A)一类人,习惯通过阅读书籍学习,对于他们而言,读书越多学习的知识技能(理论)越丰富——学识越渊博。
(B)另一类人,喜欢通过各种途径学习。例如:阅读书籍和思考。举一个例子:他们可以在做一件事的过程中,冒出一个疑惑,然后探寻各种回答,通过这种问题和寻找背后的因果关系的方式,进行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与阅读书籍,可以说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尽管路线不一样,但是都可以提升自己的学识。
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提升认知/能力的学习方式。有的人是第一类,习惯通过大量的阅读进行学习。有的人是第二类,擅长通过在做的过程中遇到疑问然后查找资料探寻因果关系进行学习。
两类人各有所长,没有哪个更好,哪个更差这种区别。阅读也好,做的过程中探寻因果关系也好,各种增长学问的方式,最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
“一次一次的选择会让你最后成为你本该成为的人”。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过程中,会形成并丰富自己的认知系统。随着人在不断地成长,认知系统也在不断地完善丰富。如果一个人能够越早采用适合自己的方式去学习,那么他/她会学得比较开心,进步也比较快。反之,即使他/她非常勤奋也很好学,进步也不会随人意。
这个道理很简单,但是能够幸运地早点认识到这点的人不多。很多人,都一直都活在“要学习,就要多阅读”的认知里。一直不知道“还有很多其他的途径也可以让自己越来越有学问”。
来自 豆瓣App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