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父母式思维
查看话题 >为什么作为独生女,也需要很长的时间治愈童年
今年终于可以回家过年了,本来很期待,毕竟已经两年都没回去过年了,今年是结婚后的第一年,我们选择回我家过年。可最近跟母亲的对话每天都在消磨我想回家的欲望,现在都想在北京呆着算了。尤其是今天早晨母亲的话让我很伤心,也很生气,也不知道究竟是谁的错。联想起自己的童年,觉得可能是一个很久远的影响。
矛盾的起因很简单:买年货。疫情开始前我还在上学,2020年暑假入职工作后也没法回家过年,所以只是买些东西寄回家。今年算是工作和结婚后第一年回家,不知道给家里买多少东西比较合适,也问了很多同事,也跟老公商量过了,第一批买了500元左右的坚果、腊肉、红枣、橄榄油、徐福记糖果之类的礼盒,直接寄到家,第二批准备等这两天回家用老公发的1200元京东购物卡让我妈挑自己想买的买,这些也都说过了。回家路上准备自己提3只鸡、一盒坚果以及一个肩颈按摩椅坐火车回家。然后等过年再给我妈包一个1万元的红包。
结果从红枣到货开始我妈就阴阳怪气:过年买啥不要让人感觉太小气了,也不是总买,况且你俩又不是条件太差(我和老公在北京年收入加起来30万,无房无车,也不知道条件是有多好)。你姥要那么多枣干啥?我还给她买了,咱这15二斤。
我其实不知道枣的礼盒里有啥,东西少就自家吃掉呗。然后我妈就开始提我妹给家买的两袋美国开心果,一斤一袋,让我给我姥姥买点好坚果,其实我买了,只是一直没到货。
然后又让我给继父的两个姐姐买拜年的东西,我其实今年不打算拜年的,只打算去我爸那里走一趟,因为姥姥年纪大了,还没阳,我怕过年瞎串给带病了,连我自己的亲姑姑伯伯都不打算去拜年的。无奈又买了3盒天福号的熟食寄回家。
今早突然跟我说她自己买了桶油,说是我买的,我就很费解,要买油的话直接告诉我就行了,为什么做这些事来打我的脸。我妈又说我妹单位发了1000块钱的东西,还给家里买了不少(点心,芝麻糊啥的)。话里话外就是我买的东西少,我抠。我当时就很上头,因为我也不是没买东西吧,主要我觉得给家里买东西为什么要比来比去的。从一件事就开始想到很多事,越想越伤心,如果不写出来觉得很堵得慌。
从我找工作,结婚找对象,我妈没有一件事不在比较,谁谁谁家的孩子一个月两万,年终奖30万,你妹妹中秋国庆单位发多少东西,你们学校就发一箱梨……你妹夫家里能出100万买房子,你老公家结婚就给20万?他家娶媳妇不用花钱吗?……你妹妹家都是你妹夫做饭,你妹啥也不操心,你看看你天天做饭,还管钱,家里大事小事都找你,你不累吗?
其实我妈说的这些大部分都是在为我好,但是她看到的大部分都是表面,我自己很喜欢做饭,也爱管事儿说算,她说的这些在我看来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只要老公人靠谱上进,跟我爸不一样,两个人过的开心就够了。
结婚以后我才意识到我的整个童年到青少年时期过的有多不快乐,有多匮乏,以及为什么我这么爱钱。老公家三个孩子,公婆文化都不高,只有公公一个人挣钱,但培养出三个博士,两个女儿都是大学教授。照理说三个孩子生活负担肯定比我家重,但他从小什么都不缺,吃的喝的玩的父母都尽力满足。我家只有一个孩子,父母双职工家庭,却从小被教育喜欢的东西不能自己要,不能任性,没有多少零花钱,所以我从初中就开始志愿打扫班级垃圾,每周末把攒的瓶子带回去卖废品。为了节省3块钱的三轮车钱,花两个小时从城南的学校走回城北,走到家时天都黑了。初中军训住了1周的校,我妈给了我20块钱,我只花了5毛钱,剩下的带回来攒起来,军训学校的面条超级难吃,我全部都吃光,同学们都去小卖部买零食,同学的家长都去送过吃的,只有我妈没去看我。这些事情都被我妈当成我懂事听话的例子讲给同事们听,我也当成鼓励和荣耀,沉浸在自我牺牲的满足感和快乐里。其实小小的那个我当时也是渴望能吃好吃的零食,有大把的零花钱可以挥霍的,这些匮乏导致我现在对于童年没吃到的零食有一种执念,看到就一定要买一定要吃,其实那些零食现在已经不是我想象中那么美味了,过了那个年纪,一些美好是再也找不到的。来北京上了大学之后,我妈一个月只给我500的生活费,她不是没有,她只是觉得够用了。我在食堂只敢吃最便宜的菜,或者只买一个馒头,然后买点咸菜或便宜的火腿肠就着吃。当时超市里货架上所有方便面的价格我都清楚,因为我要挑最便宜最合适的时候买。所以500块我确实够花,因为过的是这样的生活。我和老公在一起后聊到学校里的某个食堂摊位,他说那个饮料好喝,我说我从来没喝过,他诧异的不行,你竟然没去过?当时我就突然莫名的心酸,蹲在大街上就哭了,他后来带我去过一次,喝起来很普通的饮料,跟童年的零食一样,是当时的那个味道,但不是当年的心境了。(写到这里又哭了,可能是心疼当时的自己吧……)。
童年时期的匮乏导致我对于攒钱这件事有种病态的狂热,每个月都要写预算,月末还要总结,花的比预算要少我才开心。东西都是挑便宜的买,从来不买贵的应季水果,比如草莓、车厘子、阳光玫瑰之类的,老公说结婚后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其实对我来说已经提高了,但他倒是没什么意见。所以即使赚的不多,还要付房租,每年也能有可观的结余(相对工资水平)。对我来说过年买的东西已经很多了,我自己从没舍得给自己花过,结果被老妈话里话外的嫌弃,真的很伤。
我的这些碎碎念我妈从来没听过,她觉得我过的很开心,工作也很好,这些伤心我老公能懂,也会尽力补偿我的那些执念,但是治愈可能还需要很长时间,也可能需要一生。我自己不会要孩子,我觉得我的能力给不了他一个富足的童年,也不想让他跟我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