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敢地奔跑,拥抱真实的自己 | 自我接纳小组周记


第一部分
浣熊:当迎合别人时,很疲惫,会迷失自己,照镜子时接纳了自己,有了勇气去展示真实的自己。我们会因为害怕隐藏自己,但其实身边的人会很温柔。
小唐:这个视频很符合多元文化的主题,美国文化中很强调个体身份,例如肤色、种族等,因此会强调包容和尊重少数群体。这个视频有一个很好的教育意义是大家都有相似的地方,我刚到美国留学时,相较于其他美国同学会感觉自己属于比较压抑和内向的性格,但了解了大家之后发现,一些基督教信徒中家里的教育和国内很相似,都有严苛的高要求。不同群体间有相连的部分,找到并尊重彼此的差异,既是做自己也是不同群体和谐相处的方法。
Legolas:感觉非常符合我自己在融入一个群体时的状态,从一开始伪装成和群体大差不差的形象到发现大家都很包容,开始暴露自己的棱角,再到最后展现真实的自己。关于文化,感觉欧美文化有些过于强调个体的特殊性,可能本身就是一种不太包容,正常的对待也许是更好的包容。模糊边界也是一种自我的接纳。
讨论一:关于父母和家庭中自我认识的冲突
小唐:别人的指导和说教越强烈,我会越想要反抗,真实的自己应当是在体验中发现和挖掘的,而不是他人给予的。父母应当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探索。
浣熊:就像书中说的:有些人会去寻找一些神职人员、经学大师以求答案,有些人会描述地狱报应等来恐吓你,让你远离自我,只有接受他们的思维观念才能获得安乐。他们以为的并不是我们想要的,这个时候会存在一种冲突感。
Legolas:我会感受到两种冲突。一种是他批评我,但我会反抗;一种是他夸赞我,一开始我会按照夸赞的样子去做,最后会发现其实我很痛苦,并不喜欢这样。
小唐:夸赞孩子可能并不是一种好的方式,它是一种暗示,你应当如何,被夸的太多意味着被赋予了很高的期待,批评和夸赞都是太过于关注成就方面,会影响孩子的评价体系。应该更关注情感和关系上的部分,比如考了一百分,孩子可能会焦虑我下次考不到满分怎么办,应当关注孩子的感受,每个分数是死的,但感受是因人而异的,关注鲜活的人的部分而不是物质的部分,可以让孩子更勇敢更真实地去探索,有更成熟的发展。
Legolas:在这种夸赞下,我会很有压力,不敢松懈,觉得一旦失败就是没有做到他所夸赞的东西,很厌恶这种夸赞,也许我本身不是一个很喜欢努力的人,但因为他的夸赞我会非常努力,有些汲汲营营,很在意一些事情的结果,久而久之会不再享受努力的过程,你获得的感受也不再是很有成就感,而是妈妈有没有夸我。包括也会对兄弟姐妹之间作比较,来激励孩子前进。
浣熊:看家庭治疗中提到,本身兄弟之间有竞争关系,有夸奖的话容易扩大孩子之间的争夺,对注意力和夸奖的争夺。
讨论二:关于形成这些价值评价的原因
小唐:中国传统文化中原本有很多解放天性的元素存在,比如道家,但最后由于受政治体系的影响,留下来的是儒学那一套,而在现代,资源相对少,人相对多,就会不可避免的促使父母鞭策小孩,形成内卷。
花花:还有就是互联网把许多本来不该这个阶层看到的东西摆在了你的面前,比如你本来不该知道有钱人的世界有多奢华,但互联网把这些展现给你了,你的家人也看到了,整个社会阶层都放在一起比较了,价值观就容易往这方面偏离。那一开始就清醒地认知自己的定位并不那么好高骛远就会变得比较困难。另外,比如恋爱观,男女关系也受到了大环境的影响,你在抖音看了太多的模范夫妻,完美男友女友,就会提高期许,再抬眼看向身边正常的人,自己就会慢慢变得普信。最后就是地域的差异性,比如上海、新疆、广西等各个地方的中产阶级也是不可比的,本身生活的感受程度是一致的,只是经济总量的绝对值差距导致了总资产的不同,这种情况下就会给人以错误的引导。
讨论三:关于如何接纳自己并缓解焦虑
花花:不要受网络影响去太关注平均值,而要关注自己的状态,思索自己的状态是否是自己想要的。挣了50万,去望着100万的年薪,就无法享受当下的生活,无法快乐。
浣熊:我感觉互联网让人感受到的落差除了经济上,还有生活上,经常会看到大家在社交媒体上展现自己多才多艺的一面,每个人都生活多姿多彩,会觉得自己太普通,会有很大的落差感。即使知道大家分享的都是美好的事物,我们在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相比,看待的方式会让自己痛苦。
小唐:“你换个角度想不就好了”这句话不是非常好的劝导方式,人首先要被充分满足后,需要被充分接纳,才能去展现真实的自我,因此要找到这样的关系和环境,不管是亲友还是爱人,通过别人的接纳来接纳自己,人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被环境决定的。
某某霞:我是先接纳别人,慢慢在这个过程中再接纳了自己。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做人处事方式是不同的,我会告诉自己是不喜欢这个人做的这件事情,而不是不喜欢这个人,这样会很快地接受别人,我不能用自己从小接受到的教育或是环境来随意评判别人,因为这种习惯,对我接纳自己也很有帮助,别人看不惯我时,我会觉得对方没有意识到我们从小生活的环境不一样,所以我们会有差异,这是对方的失误,而非我自己有问题。
Legolas:我们可能会容易接受自己好的一面,但自己不好的地方不太好接纳,我在做一种尝试,向身边亲近的接纳的朋友吐露自己的缺陷和不完美,再告诉他们的过程就是在慢慢接受自己,你不再羞于把残缺的自己展现出来。
花花:把自己的缺点讲出来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当你在乎是否知道这个缺点的人都知道了,那对你来说这个缺点也就无关紧要了,没什么杀伤力了。
浣熊:把自己当做一个普通人,我就是存在无能为力的地方,就是有做不好的事情,接纳自己的平凡,就带给了自己很多宽容与轻松。
第二部分

小唐:关于正面的指导语方面,我有不一样的想法。对于指导语中,关于优点的话,我并不都是积极的感受,我产生了一种“我有那么好的天赋,怎么没有把它用出来呢”的感受,这个时候的感受是偏负面的。然而,指导语说是否有积极的感受,这让我感觉到了价值判断。
浣熊:这让我想到我们的文本内容“宇宙间没有“好”或“坏”的状况。一切都是现实。所以请停止做出价值判断。”但是,我在做的时候,其实会被价值判断所左右,比如左手代表优点的话,那么我赋予它的色彩便是五彩斑斓的,而右手代表缺点的话,我赋予的色彩便是黑色的,而当两只手相交的时候,我感受到的是彩色和黑色的融合,但感受却是平和的,让我感受到她们本应是一起存在的,这也让我体会到不管优点还是缺点都是我们的一部分,我要学会接纳。
Legolas:冥想后半部分让去观察自己的身体,我看着看着,发现我还是很喜欢自己,可能我内心还是很接纳自己的,只是因为外界的因素会让自己质疑自己。
某某霞:在选择自己的优点的时候,会感觉到很不好意思,然而关于缺点却很迅速地去排列。
浣熊:这是不是可能大家会把一些优点,比如上进心,负责以及善良等,当做是正常的,是普遍存在的,不算是优点,而缺点的话,却会认为是自己独有的。
某某霞:说到优点的时候,都是暂时性的,阶段性的,而缺点却是认为是骨子里存在的,会让自己产生难过的情绪。
小唐:缺点其实也是暂时的,只是我们以为是永恒的。
花花:不在乎就不是缺点了。
某某霞:我其实好像是向强项方向去考虑的,因为我认为我的强项不是永恒的,不是天生的,我也是经过培训获得,但是如果脱离外界的培训后,就会担心这个强项的消失。
Legolas:因为我们思考缺点的时候,会觉得是“性本恶”,是从骨子里出来的,但是优点是后天培养出来的。
花花:对于这次冥想,我会感觉好像身体里放进了一个摄像头,就像血液细胞一样,会随着指导语而流向身体的那个部位,好像内视一般。
花花:我是认为“性本恶”的,我不会觉得年龄小,他就不懂得,还是要很认真地去教育的。
Legolas:这样的话,原则性会很强,会有一些原则去约束自己。
小唐:我是认为“性本善”的,大家都很棒。
Legolas:我认为每个人出生是一张白纸,我会把一些不好的东西怪给别人,我是什么样的是由外界所画的。常常用这样的想法来让自己不那么痛苦,放过自己。
浣熊:虽然我认为“性本善”,在开始交往的时候,我会觉得每个人都值得我去真心对待的,但是当别人做了触及我底线的时候,我反而会喜欢给别人贴一个“坏人”的标签,会有情绪起伏,会很难非常全面地去看待这个人。
某某霞:你会发现身边那些所谓的“坏人”不是纯粹的坏,是有好意的坏。当他做一些坏事的时候,你会觉得他怎么那么坏,但是如果你秉持着“性本恶”的观点,你会感激生活中别人对你的好,而别人对你不好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在活动最后,我们一起比了个心~

© 本文版权归 不落鸟BloomNow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念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2 10:5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