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瓦茨基夫人的早年

海伦娜·彼得罗芙娜·布拉瓦茨基(俄语:Елена Петровна Блаватская;乌克兰语:Олена Петрвна Блаватська,1831年8月12日-1891年5月8日),通称“布拉瓦茨基夫人”(英语:Madame Blavatsky),是俄罗斯帝国的神智学家、作家与哲学家,创立了神智学与神智学协会。
在她死后,有关布拉瓦茨基的评价则充满争议。支持者们认为她是一位启迪大众的上师,批评者们则认为她是个满口谎言的神棍和剽窃者。无论如何,她所提出的神智学说确实对印度教与佛教思想于西方世界的散播有所帮助,同时也影响了一些西方神秘学说(例如亚利安秘学、人智学与新纪元运动)的发展。
早年
布拉瓦茨基的生平记载有许多可信度存疑的部分,她曾刻意伪造自己的过往经历,也曾留下完全矛盾的几种生平纪录[1]。尤其是她在1873年以前的著作几乎都没有留存下来,因此她这段期间的纪录大多是来自于不可靠的后世记述[2]。传记作家也认为布拉瓦茨基的家人所提供,有关她早年生活的记载并不可靠[3]。
童年
海伦娜·彼得罗芙娜·冯·韩恩于1831年出生于俄罗斯帝国叶卡捷琳诺斯拉夫(今乌克兰第聂伯罗)[4],出生日为1831年8月12日,但在当时俄罗斯帝国所使用的儒略历中记为7月31日[5]。她是家中的长女,一生下来便在俄罗斯东正教受洗[6]。当时的叶卡捷琳诺斯拉夫正流行霍乱,母亲生下她不久后便遭受感染。幸运的是,母女俩最终还是从霍乱流行中幸存下来[7]。
海伦娜出身自贵族家庭[8],她的父亲彼得·韩恩是德国冯·韩恩家族的后裔,曾在俄罗斯皇家骑炮兵队(Russian Royal Horse Artillery)服役,之后还晋升为上校[9]:母亲则是俄罗斯贵族叶莲娜·韩恩[10]。海伦娜出生那时,彼得·韩恩正在波兰镇压十一月起义。父女俩首次见面时,海伦娜已经有六个月大了[11]。除了拥有德国和俄罗斯的贵族血统外,海伦娜还拥有法国贵族血统,她的高祖父是在法国遭受迫害的胡格诺派贵族,后来逃亡至俄罗斯,效忠当时的沙皇凯瑟琳大帝[12]。
由于父亲彼得的职业因素,韩恩家时常搬家。海伦娜自小便习惯从一个地方搬迁到另一个地方,成年后的她之所以经常漂泊不定,或许也是受到童年时期的生活方式所影响[13]。在彼得抵达叶卡捷琳诺斯拉夫的一年后,韩恩家搬到了邻近的军事城镇卡缅斯科耶。在她两岁大时,弟弟沙夏(Sasha)由于无法及时获得医疗方面的协助而死亡(死亡地点是另一座城镇)[14]。1835年,叶莲娜带着四岁的海伦娜搬到了敖得萨,海伦娜作为公务员的外祖父安德烈·法捷耶夫(Andrei Fadeyev)当时在那上班,她的妹妹薇拉·彼得罗芙娜后来也在这座城市出生[15]。
后来,彼得被上级派往圣彼得堡。1836年,韩恩全家也跟着父亲搬去了那里。母亲叶莲娜很喜欢这座都市,她在这里以“Zenaida R-va”的笔名开启了作家生涯,写了几本小说,也曾将英国作家爱德华·布尔沃-利顿的作品翻译成俄文[16]。
彼得大约在1837年回去了乌克兰,但叶莲娜选择继续留在这座城市[17]。之后,法捷耶夫因工作需要而搬去了阿斯特拉罕,海伦娜和母亲也跟着同行,她们在那与卡尔梅克人的领袖图们(Tumen)成为朋友[18]。
卡尔梅克人信仰藏传佛教,海伦娜在这第一次体会到了宗教信仰[19]。
《两位海伦(叶莲娜·韩恩与海伦娜·布拉瓦茨基)》,绘于1844年-1845年
1838年,叶莲娜带着女儿们搬到了波尔塔瓦,与丈夫重聚。她教女儿弹钢琴,也替她安排了舞蹈课程[20]。之后由于叶莲娜的身体状况恶化,她们搬回了敖得萨,海伦娜在这个时期学习了英文,老师是一位英国女家教[21]。
她们随后又搬到了萨拉托夫,1840年6月,海伦娜的弟弟列昂尼德(Leonid)在此地出生[22]。这个家庭之后又搬到波兰,然后又回到敖得萨。海伦娜的母亲于1842年6月死于结核病,得年28岁[23]。
母亲死后,海伦娜与妹妹薇拉、弟弟列昂尼德被送去萨拉托夫与她们的外祖父同住,法捷耶夫这时已被任命为萨拉托夫省省长[24]。
历史学家理查·达文波特-海因斯将年幼的海伦娜描述为“被宠坏、任性又体弱多病的孩子”“讲述迷人故事的说书人”[25]。根据亲戚所提供的资料,海伦娜常与下层阶级的孩童玩在一块,热衷于恶作剧和阅读[26]。
她学习法语、美术、音乐等科目,所有课程都是为了让她在将来找到一位好丈夫[27]。放假时,她会和外祖父母一同拜访卡尔梅克人,向图们等人学习骑马和标准藏语[28]。
布拉瓦茨基曾宣称,自己在萨拉托夫发现了曾祖父帕维尔·瓦西里耶维奇·多尔戈卢科夫亲王(Prince Pavel Vasilevich Dolgorukov,死于1838年)所遗留下来的私人图书馆,里头有许多奥秘典籍,激发了她对相关领域的兴趣[29]。
多尔戈卢科夫在1770年代晚期参与了共济会的活动,属于“严规礼仪”的一分子,也有传言说他与亚历山德罗·卡里奥斯特罗和圣日耳曼伯爵彼此相识[30]。她还宣称自己在这个时期历经了神秘体验,年幼的她在幻象中见到了一位“神秘的印度人”(Mysterious Indian),未来的她将会与这男人的本尊结识[31]。“大师”(Masters)这种存在首次出现在她的生命当中[32]。
根据布拉瓦茨基后来的自述,在1844年到1845年左右,她被父亲带到了英格兰,造访了伦敦和巴斯[33]。
她自述,自己在伦敦向波西米亚音乐家伊格纳兹·莫谢莱斯学习钢琴,还曾与克拉拉·舒曼一同演出[34]。
有些传记作家则认为这趟英国之旅实际上从未发生过,因为她妹妹的回忆录中并没有提到这段经历[35]。她与阿姨叶卡捷琳娜·安德烈耶夫娜·维特(Ekaterina Andreevna Witte)同住一年[36],之后搬到了乔治亚的提比里斯,当时她的外祖父法捷耶夫被任命为当地的主管[37]。
她宣称自己在这段时期与戈利岑家族的亚历山大·弗拉基米罗维奇·戈利岑(Alexander Vladimirovich Golitsyn)结识为友人。
戈利岑是共济会会员,他激发了海伦娜对奥秘领域的兴趣[38]。她还声称自己在这段期间遭遇了更进一步的超自然现象,她经历了魂灵投射,也在幻觉中再度见到了“神秘的印度人”[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