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梦——评《麦田里的守望者》
金色的梦
——评《麦田里的守望者》
编辑出版1201 刘淼鑫

我有个习惯,看书不看简介。我不知道这个习惯是好是坏,但是不看简介而阅读图书有时会在阅读过程中体会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冲击力,是在看到图书标题之后产生的幻想与其真实内容有别的冲击力,在这冲击之后,往往会让人陷入思索,探寻作者真正的意图。我执着于此,并在其中体会到许多乐趣。
《麦田里的守望者》是迄今为止给我冲击最大的一本书。只看题目,我本以为它是一本治愈系小说,阅读的原因也是想在自己最心浮气躁的时候帮自己静一静心,可是在最初翻开这本书的时候,满篇的粗口让我不禁以为自己拿错了书。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是一名被勒令退学的高中生,所有他经历的故事以他自己的第一人称视角展开,他总是对身边的人或事感到腻烦,他腻烦看电影,更腻烦看电影时身边的人被感动得落泪,这世界上好像没有一样东西能让他喜欢。说实话,在刚开始读的时候,我也觉得腻烦透顶。而我开始觉得自己错了的时候,这部小说已经被我读完近百分之八十了。在前面那么多章节中,我对主人公霍尔顿的看法一直没有改变,就算看到他说他以后想当一个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样点题的话语时,我也没有停止怀疑作者的用意,直到我看到安东里尼先生对霍尔顿说的一段话:
“我想象你这样骑着马瞎跑。将来要是摔下来,可不是玩儿的——那是很特殊、很可怕的一跤。摔下来的人,都感觉不到也听不见自己着地。只是一个劲儿的往下摔。这整个安排是为哪种人作出的呢?是为某一类人,他们在一生中这一时期或那一时期,想要寻找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或者寻找只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于是他们就停止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未真正开始寻找之前就已停止寻找。......我不是成心吓唬你,不过我可以非常清楚地预见到,你将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方式,为了某种微不足道的事业英勇死去。”
是我忘了在作者笔下的主人公霍尔顿只有十六岁。
我认为,这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最吸引人的地方。作者想要告诉读者的根本不是这个世界,或是大人们的世界到底是什么样子,他真正想告诉读者的,是那个十六岁的孩子甚至和他同龄的所有孩子的世界是什么样子。所有读者都将从这部小说的主人公霍尔顿的双眼中窥探这个世界,情节老套的电影,还有大人们之间假模假式的问候,甚至为了利益去奉承自己不喜欢的人,在孩子眼里确实是最让人腻烦的,甚至是有些在这样的环境下沾染了社会风气的孩子,也显得不那么可爱了。而霍尔顿还在这样的环境中挣扎的,在这样青黄不接的十六岁里,即不该表现得完全是个孩子,也还没有真正地成为大人,他正是在寻找安东里尼先生所说的“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大概是童年的天真和对生活的幻想吧。这让我想起主人公霍尔顿之前说过的自己做想要做的事:
“不管怎样,我老是在想象,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我知道这有点异想天开,可我真正喜欢干的就是这个。”
以前听到最多的比喻是,孩子像是一张白纸,而在《麦田里的守望者》这部小说中,在主人公霍尔顿的话语中,不难发现作者对孩子的形容是失去方向,更确切地说,是找不到方向。在人生这条路上,我们确实是一路狂奔的,也许我们认定过方向,却很少真的能按照最开始的方向跑完全程。而霍尔顿要守望的悬崖,大概就是这部小说的末尾,也就是上文提到的安东里尼先生对霍尔顿说的“从马上摔落”,即停止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没有尽头的往下坠落。霍尔顿想做的,是守护那些在成长路上挣扎的孩子不要失去梦想,即使失去方向,也不要对自己正在追求或寻找的东西失望,不要轻易放弃,然后在那个让人腻烦的世界不停坠落。他想做的,是确保每个不谙世事的孩子能够在那片金色的麦田里追逐金色的梦。
在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查找了在文中出现过的那首诗——《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阅读过后更是有热泪盈眶之感。不论这个世界怎样,不论你我将变成怎样,也许能够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生活,也许逃不开成为虚伪的人群中的一员,但请不要忘记,永远也不要忘记,我们曾经金色的梦。
“这里不是家
你却是生长根茎的影子
习惯把自己养在金黄的梦里
我在你的世界练习降落
不谈金钱 权利和性
只开着一扇干净的窗户
折射低飞的阳光
我们成了假模假式中
两尾漏网的鱼
不能跳舞 不能唱歌 不能暴露
在这个季节
我们适合坐在锋芒的背后
幻想给世界灌输一点点酒精
你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我
我要是在麦田里遇到了你
我们要是看到很多孩子
在麦田里做游戏
请微笑 请对视
态度都浮在生活的措辞里
我们都活在彼此的文字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