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22年总结
查看话题 >2022 罐头记
写在前面
一件事,在特定的时间或以特定的形式,做了多次以后,就会形成某种仪式感。做下去,仪式感会加深;不做,会对它的中断感到遗憾。我现在在做的就是在避免遗憾。
这是我写的第 11 篇以年为纪录单位的总结,姑且称之为年记。今年把之前写的搜罗整理了起来,于是我拥有了 10 篇 800 字小作文,等到有 20 篇的时候我就拥有了一本作文选。其中的幼稚愚蠢和矫揉造作或许会帮我抠出三室一厅。
昨天清手机存储,顺便回顾了今年拍的照片,很有意思。我再次确认自己的记性很差,好些今年发生的事情以为隔了很久。我也再次体验了拍照时的感受,Live Photo 真是个好功能,它纪录了按下快门前后几秒钟的光影声音,这种临场感让我的感受更亲切。
站在照片前回看一年我总容易产生遗憾。例如中秋晚上那个月亮没拍好,根本看不出是个大满月,以我的记性再过几个月就会忘记它当时真正的样子,那这样我的人生是不是就不完整了;一次出游我们拍了合照,另一次没有,现在照片中的一个人走了,那我们再见的可能是不是更少一点。
这些都是我给照片附加的奇怪意义。就像重庆森林里 663 给毛巾拟人化,那是他在增加羁绊。所以对于清清要丢的东西,我总会舍不得然后带到公司,以至于我的桌面杂物一堆。这是一个记性差的人,用实物捆绑记忆在空间里做标记,以抵抗时间侵蚀从而保留人生完整性的浅薄尝试。不知道有没有人生 MD5 算法,在我老的时候校验一下人生完整性。若校验通过,那我一定是个默默无闻的垃圾佬。
今年重新联系上了多年前的好友。我们没有见过,用信互相联络,这封信就像是那年的纸飞机飞回我手里。看信时有种奇妙的感觉,一些对上封去信的回应我已经忘了去的内容,而回信讲的很清晰。感觉就像是把记忆封进一个罐头送出去,留在我的这份慢慢消散了,而对方的那份凤梨罐头永远不会过期。希望我们日后有机会相见,因为我最会存罐头。
下面是例行的年度统计,我每年都囤。
读书统计

我的阅读取向比较固定,今年读的最多的还是小说。通过小说在他人世界里游历的诱惑无法抵挡。今年最喜欢的小说是《献给阿尔吉侬的花束》。
书单里社科类读物增加,说明今年的我变得务实。技术类书没怎么看,23 年要补一补。养娃的书也要加到书单里,希望友邻在评论区推荐。
有一个不得不提的遗憾:今年我放弃了多看阅读。最主要的原因是,多看出现了 iOS/Android 笔记不互通情况。从阅读介质占比可见,我转向了微信读书。作为多看的多年拥趸,对于这次逃离我有些羞耻感(这羞耻也仅限 2022 年)

下面是我的年度推荐书目:




电影统计

今年看的比较少,自从去年观影破千以后我对看电影的态度就懈怠了很多,有种吃完午饭后不想刷碗的松弛感。仔细想想,看电影还是目前我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两小时光影体味生活,一段故事温暖人心。明年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看一些,片子的选择也要有点目标性。
下面是我的年度推荐影视:




再来拉踩一下年度垃圾作品:
国王的排名 - 吹得多高摔得多惨,从它的宣发看清劣质自媒体下限有多低,他们对「神作」这个形容词的滥用让人恶心
黑客帝国:矩阵重启 - 狗尾续貂
每年一个新东西(智商税产品)
这些东西对我而言,不用不造成任何损失或麻烦,用了会花费较多精力/金钱,但花费的同时,我能在某些偏僻的角落里得到最大满足。
前年是「格志 2」,去年是「Notion」,今年是「众山小」。它是读书笔记类软件,买断价格 658 元。
关于读书笔记(摘抄和随手评论),我的愿景是把所有笔记电子化,存到同一个地方,之后从多平台快捷访问。在实现我的需求的基础上,界面与交互应尽可能优雅。
同形态的产品我比较之后选择了众山小笔记。它支持多平台、可导入微信读书/豆瓣/Kindle 笔记、标签比较好用、统计功能尚可、UI 还行,完全满足需求。
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它画了一个饼:2023 年初支持 PC 端。在我的工具使用认知里,不支持 PC/WEB 的应用谈不上专业和生产力。因此这个饼彻底赢得了我的信任,我已经在憧憬电脑上整理笔记的快乐了。
写在后面
每年回顾的时候我都觉得当年是天降大任的一年,例如今年有结婚、收房。其实以现在的视角回看之前十篇,每年都是普通的一年。
还记得年中我开始看房子装修的时候,暗下决心装出超好看的房子,并信誓旦旦地提前邀请我的朋友们来参观。结果定设计时不断折中、一通折腾,效果图看下来也就平平无奇。当初发出的邀请在我心里已经默默撤回。
我想大家也都这样,生活中看出来的每一处平庸,其实都花了高贵心思。哪有什么天降大任后的命运转折,不过是劳形慎思后的顺势而为罢了。
明年,或许真的有些不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