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考古学专题六讲》第四讲:考古分类
器物的分类——出土器物待整理_ Typology类型学/形制学
面对纷杂的出土器物,如何分类?
当时古人的分类如何?
没有文字条件下,复原古人自己的分类?
体现认知差异;注意名实关系。
依表面现象去认识已丧失的语言分类是很困难的,但这正是考古学家可用力处。可用比较法寻找具文化社会意义之分类。
(在这些问题下是认知方式的变迁,又涉及生活方式和文化制度。反之,得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就是在回答古人的思想观念构架/古人眼中的世界是怎样的。系统地整合疏理更多遗址後,或可得到文化传承传播、族群居住迁徙的线索。
(在器物上有文化遗存,在思想观念、文化习俗、语言文字上亦留有文化遗存。
(赋名行为依认识改变而改变,正体现对实的探索过程。防止刻舟求剑缘木求鱼。
(分类是预存求知目的的
借助文献;etc中国商周青铜器名称
尚存活後代的文化,其分类观念或存于其语言逻辑/语言分类中;
借助文化传序线索上下推之(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猜)
文化的分类
文化分类的依据是什么?
(若具相似之葬仪、用类似之用具,可否断定为同一文化?同一族群?恐怕也存在许多巧合与特殊,须谨辨之。然提假设亦无不可。重在不断研究、反思。
还没人赞这篇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