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爱读书的人不一定会写作一样 | 斜教周刊 Vol.289
作业日:2022-09-25
1、《记录一次聊天》 by 兔园
我跟朋友说在现实生活中自己愈发温柔平和的表层下堆积了很多难过疲惫和愤怒,因为我本不必如此,我明明可以是那种真正温柔平和的人,而不是被按压成这样;但我是我自己的刽子手,其实无从可怨。
另外我们也聊起了她反而是有一种很想消失在这个世界的状态。我在想,这种想法其实很危险,一不小心就会觉得是不是离开这个世界比较好。虽然我和她是非常不一样的人,但是我的问题不在于我想要隐藏,而在于我觉得大多数事情都没有意义——对于这样的想法过于熟悉,我经常感到有点害怕。
但幸运的是我觉得我们都有接地气的生活牵制住自己:那些柴米油盐酱醋茶,那些家长里短与八卦轶事,那些被诟病的消费欲望,甚至只是躺在床上消掉一堆白菜胡萝卜玉米但永远过不了关的可笑游戏—— 是这些没有什么意义或不足以颠覆人生进展但切实安心踏实的瞬间, 经常让人觉得好像可以再活那么一阵子,好像经常还蛮有意思的。
2、《给人生来一点「松弛感」》 by LLL
如果自己能轻松面对这些事情时,我们在一些我们很在意的亲密关系中,父母、子女、伴侣,很容易暴露出我们旧有的思维模式,相爱相杀。我们总想把自己认为好的东西,自己认为对的道路,以爱之名,强加给对方,而对方,常常并不能理会,你的“为你好”。父母怕子女孤独终老“催婚”,父母强制给子女规划道路,妻子说嫌弃丈夫身材逼工作已经很疲惫的丈夫去健身,家人上了一个什么课程,觉得很好,然后疯狂安利其他亲朋好友去上,好像是搞传销一样……
我们每个人的机缘都不一样,可能你喜欢瑜伽,我就喜欢钓鱼;你爱阅读,我热爱打篮球;你说冥想对你帮助最大,可我却痴迷于舞蹈;你要做公务员铁饭碗安稳一生,我偏要放诞不羁一生爱自由;你要嫁入豪门,我只愿找一个真心相爱的人守护一生;你说高档西餐红酒才是你的最爱,我偏爱那小巷子里做了几十年的夫妻店……
尊重他人命运,你这辈子,能把自己活明白,能度自己就不错了,其他的业,由他们自己受着。即使对方是你父母,是你的伴侣,你大概率只能陪伴,并不能替他们如何。当你认识到了这一点,反而不会对自己最亲密的人那么严苛了,放松下来,和自己亲人的关系反而能改善不少。
3、《暧昧的小心思,凑热闹似的追逐》 by MAQ
故事讲得很稳,有前期小报关于杀妻案的铺垫,各个配角人物性格描绘简单有效,追逐戏少了些惊险,更多是热闹。
镜头很贴合,开头车站楼梯的、追逐最后到墓地十字架的俯拍镜头,上帝视角,显示人物的迷乱和渺小;人物不停地在人挤人的过道中穿梭,人物之间的眼神动作,还有用车窗做画框,刻画出人内心的图谋、八卦,有心事的女主的犹豫不定、封闭的男主的神秘、风骚的年轻妻子的孤寂无聊。
另外电影里飘着的女声,出现在了开头、女主、年轻妻子、女列车员独自一人的情景下,我是没太明白是什么意思,和女性感觉也没什么关系,可能就是用在人物独自一人的情景下吧。
波兰社会主义时期的电影,没有歌颂宣扬什么,就很难能可贵了吧。
4、《万众迷情》 by 子鱼
诗意迸发的时候
是我对人类迷情的开始
那时我渴望自己是盲目的
盲目到分不清现实还是虚拟
又或者现实本就虚幻一种
一种跨越了电子友谊的时空幻境
那里不分白昼 不舍昼夜
一颗孤独的星星在太空旅行
想起你吃饭时的样子
有一万种形状
每一口都往虚空投射了能量
黑夜在你脸上悄然爬行
5、《意识流BB》 by 安卓儿
独食晚饭的时候,后身坐了一家三口,小孩子不停的大喊“我不要,我要喝汤,我不要!”
我当时觉得我恨这个世界。
最近,人们总说要爱具体的人。但我好像并不爱具体的人,我爱抽象的人多一点。
我会在巴掌大的手机屏幕上不停刷萌娃的视频,眼下却无法容忍这个在我身后吃饭的孩子的哭闹。
小时候,我爸睡觉时我在旁边吃苹果被他吼了,他责备我吃苹果发出的声音。
那时候委屈极了。
但是我也继承了这脆弱又恶毒的DNA。
我之前看到有人说,之所以会恐慌发作是因为在脑海中想象所有的事情都指向自己,所有的声音都指向自己。这个人说他缓解这一症状的办法就是在这种时刻想一些色情的事分散注意力,告诉自己不是所有的事都在指向你。
我听着小孩的声音尝试了这个办法,但觉得有些奇怪,就停止了。
还是恨这个情景简单一些。
6、《二笔复习记录 Vol.3》 by Mikoto

7、《那些参与你成长的人,无可替代》 by 盛娇娇
很多男人会YY女性之间的雌竞,或者嫉妒年轻女孩子之类的,也太小看女生了。我们组的女生都很喜欢漂亮优秀的女生,无论姐姐妹妹,都免不了心向往之。我对四月,对虾虾,对芝麻都有这样的向往,觉得她们在某些领域都非常厉害,是我完全做不到的水平,并且因为有她们在,我也完全没必要去成为另一个她们,我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榜样也不需要比自己年纪大的才是榜样,优秀的年轻人一样能成为你的榜样。而我作为一个leader,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位置,给大家创造一个愉快的工作环境,做有意义的事。不要浪费别人的劳动和时间,就是最大的功德。
这些也都是跟四月在一起工作后,悟出来的事。很多时候,她就像照着我的一面镜子,让我看到,原来,工作还可以这样?原来,女生还可以这样?她给了我更多的可能,于是,她也是我生命中的贵人。
这样的人,总是,无可取代的。
8、《万有引力》 by 招财
最近看《万有引力》,多少觉得有点太顺了。当然,我知道大多数网文是求个爽,主要在一路走在坑上却始终不会掉下去。最近有个情节是这样的,主角三人为了在某个副本中失忆了,最弱的小姑娘偏偏还是选择跟上了看上去特别不像好人的主角团。因为只有看上去这么强的人才会给小姑娘安全感,这也是最初为什么小姑娘选择了加入主角团的原因。但,这种强因果,总让我觉得太轻易了。生活难道不应该是,即使她觉得主角团更有安全感,却偏偏因为一时之差,加入了敌人所在的团队,让最坏的情况最意想不到的情况发生,最后仍然走出一条生路来,吗?
而失忆的主角二人,性格奇差,那么好不容易设置一个失忆,难道不应该是多打架,多造成一些伤害?结果因为最早的设定,最不容易相信人的那个从小就知道另一个人,所以他也不会干什么特别过分的事情。就觉得这个失忆失得毫无意义,太顺了。一切对主角而言,都是如此顺畅。
9、《弗洛伊德 <摩西与一神教>(2)》 by 小裴
从万物有灵向多神论的转变有一个明显的特征是“偶像化”。我们很难说万物有灵所主导的时代有什么是值得崇拜的,因为在这种语境下,万物几乎是平等的,人们假设了在意识之外存在着与自己意识相同或类似的其他意识共同存在于这个世界中,也只有这样才能心安理得的面对生活中各类灵异事件。偶像化则打破了这种平衡的状态,人们开始假设有高于自己的存在生活在“此世”之中,它们分管不同的高级职能。这是面对同样事实的不同心态下的解释,人们的意识水平提高到一种模棱两可的状态,即他可以很明确的确认自己的有意识状态并且在这个状态下分辨出大自然中并非有对等的意识存在,万物有灵不足以解释他面对的灵异现象了,因为显然这些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不具备制造他意识范畴之外现象的能力,所以转变开始了。人们使用有限的理性将相类似的现象归结在统一为神明的治下,由一位偶像统一掌管一些类似的权能,这样可以很好的解释现实生活的矛盾与冲突。神话中的诸神本身就是矛盾体。创造了万物的印度神明湿婆,同时也是最具破坏力的破坏之神;掌管生育的埃及神明伊西斯,同时也是照看死者的神明。人们将矛盾归结于一种人造的矛盾体之中,并将其塑像建立起来供人认识与崇拜并逐渐形成一种传统。多神论是有很长历史的,因此多神论的精神基因一定残留在了现代人的潜意识之中。
10、《一展一物:嘉德武备展中的「尚方宝刀」》 by 威风堂堂
乾隆年间,遏必隆的孙子讷亲也身居高位,并颇受皇帝信赖,曾任保和殿大学士和领班军机大臣,可以说是位极人臣。乾隆十三年时,为了扭转大小金川之战的战局,讷亲被任命为经略,赴金川前线担任总指挥。
一生官运亨通的讷亲,却在金川栽了跟头。虽然曾经担任过兵部尚书,又是领班军机大臣,但讷亲并无实战经验,只会纸上谈兵。起初他信心满满,冒进武断,并与主将不和,导致清军屡屡战败。后来讷亲又被战火吓破了胆,整天躲在军账内不敢言战,使得前线战事一塌糊涂,军威也大大受损。
听闻金川前线的情况,乾隆皇帝又气又怒,于是提拔傅恒做了大学士,来经略金川战事。傅恒有勇有谋,先在香山训练健锐营,以破金川碉堡之固,最终大获全胜,一雪前耻。
为了严明纪法、重振军威,大概也是为了一平心中怒火,在调整前线军务后,乾隆皇帝还特地从宫中取出遏必隆遗刀,让侍卫鄂实带往金川前线,并命押解讷亲回京。在讷亲归京途中,他又下诏让鄂实用此刀处死讷亲。
用爷爷的刀去斩杀不肖孙子,可见乾隆的惩戒之心。而遏必隆刀也因此有了一重「尚方宝剑」的意味,名声从此大振。
11、《只言片语 - 蛮书》 by 斜阳君
我们在潘家湾吃了一家相对比较清淡的云南菜。家在大理的蛮书说他小时候吃的感觉就比现在清淡很多,如今流行的各种酱料、辣椒还有重油盐都是后来慢慢出现的(云南吃辣椒比四川、贵州都要晚)。包括油炸、烧烤的虫子,其实是近些年随着云南旅游的火爆才作为卖点流行起来的,并不是本土的吃法。由此延伸,有很多刻板印象其实也都是新出现甚至发明的。比如云南这边很多少数民族的民俗、建筑,有不少是为了旅游而加工的;又比如云南的好气候,蛮书提到近些年昆明冬天还出现过 -15℃ 的低温,只是大家总是选择性遗忘。
而一聊到文博内容,蛮书就完全停不下来了。关于云南古建筑,他觉得最高水准的论文还是近百年前刘敦桢所写的报告,当代研究的学者过于强调云南建筑的民族性和功能性,忽略了共性。比如大理的民居和建水的民居都有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形式,绝大部分的古建筑也都和中原样式类似,不少带有东南亚风格的建筑反倒是近百年才出现的。还有瓦猫,大部分人可能会觉得这是云南所特有的,但实际上陇南也有瓦猫,只不过不如云南出名。只要细细研究,总会发现很多关联。
12、《中国新声音(33)》 by 勺子
摸鱼的写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4 斜教年终拷问 & 教主致辞 (2人喜欢)
- 感觉自己像是海滩的砂石,身边的人像是浪潮 | 2023 斜教年终问答特刊 (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