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kipedia条目翻译 - 约翰·赖希哈特
简要信息
姓名:Johann Reichhart
出生日期:1893.4.29
出生地点:德意志帝国,巴伐利亚王国,多瑙河畔沃尔特(Wörth an der Donau)附近的魏兴巴赫(Wichenbach)
死亡日期:1972.4.26
死亡地点:西德,巴伐利亚,多尔芬(Dorfen)
职业:州立司法处刑人
于1924至1946年间受政府指派担任巴伐利亚的司法处刑人。在纳粹当权时期,他曾处决过很多因反抗德国政府而被判处死刑的人。战后,美国驻德军事政府亦聘用他为处刑人。他总共处决过3165人。
生平
约翰·赖希哈特出生在多瑙河畔沃尔特附近的魏兴巴赫,这个巴伐利亚家庭以屠宰老残家畜以及处刑为业,约翰的叔父Franz Xaver Reichhart以及兄弟Michael就是干这行的,家族从业史可以上溯八代,一直追溯至十八世纪中期。约翰的父亲(死于1902年)在提芬塔尔(Tiefenthal,位于多瑙河畔沃尔特)附近的魏兴巴赫的偏远地带拥有一座农场,还兼职屠宰老残家畜,技艺精湛。赖希哈特在多瑙河畔沃尔特顺利上完了国民小学(Volksschule)以及职业学校。他之后完成了屠夫学徒工作,并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魏玛共和国时期开始处刑人生涯
1924年4月,叔父Franz Xaver Reichhart(1851-1934)年满70退休,约翰接过了巴伐利亚自由州(Free State of Bavaria)的州立司法处刑人工作。每次处刑都有150黄金马克的报酬,还有10马克的日常开销费用,以及三等座火车票。在去普法尔茨处刑时,他坐的都是特快列车。
1924至1928年间,死刑的执行次数减少,赖希哈特在这段时间里只处决了23人(其中在1928年只处决了一人),养家糊口成了难题。通过协商,他为自己争取到了在国内外从事其他行业的权利,并且摆脱了必须住在当地的限制。但他经商并不顺利;1925年,他放弃了货车运输生意,1926年,他把在圣母之佑广场(Mariahilfplatz)的客栈也卖了。在上巴伐利亚,他成了售卖天主教论文(treatise)的旅行商人。1928年,他试图结束自己与巴伐利亚司法部的合同,但未能成功。之后他迁居海牙,成为了独立果菜商,生意很好。
在1931年春和1932年7月,赖希哈特曾两度去往慕尼黑,在Stadelheim监狱执行死刑。1932年7月,几家荷兰报纸描述了他的“其他活动”并揭露了他一贯保密的身份。因此,赖希哈特的生意逐渐冷清,1933年春,他返回慕尼黑,想要结束处刑人生涯。
国家社会主义
纳粹上台后,赖希哈特于1933年6月22日与巴伐利亚司法部签订了新合同。他现在领到的年薪金额固定且大大高于过去,一月一结。1933年7月18日,应萨克森州司法部要求,赖希哈特获得了在萨克森州境内行刑的资格,每次行刑的报酬都是固定的。他在德累斯顿和魏玛行刑时,断头台(Fallschwertmaschine)和助手由萨克森自由州提供。1934年1月,巴伐利亚司法部将他的年薪增至3720帝国马克,赖希哈特不会再为经济问题而担忧了。
自1933年9月1日起,赖希哈特先后加入了国家社会主义汽车军团(Nationalsozialistisches Kraftfahrkorps)、国家社会主义战争受害者福利组织(Nationalsozialistische Kriegsopferversorgung)以及德意志劳工阵线(Deutsche Arbeitsfront)。他于1937年4月加入纳粹党。
1937年8月25日,帝国司法部(Reichsjustizministerium)颁布法令重新分配了其负责区域并指定了三名处刑人。Ernst Reindel负责在柏林、布雷斯劳以及柯尼斯堡的中央行刑地点工作;Friedrich Hehr负责在布茨巴赫、汉堡、汉诺威以及科隆行刑;赖希哈特则负责在慕尼黑、德累斯顿、斯图加特以及魏玛行刑。德奥合并后,帝国司法部于1939年2月19日下令变更负责区域:赖希哈特将魏玛地区的处刑职责交给Friedrich Hehr,并将维也纳和法兰克福纳入自己的管辖范围(法兰克福取代了布茨巴赫)。赖希哈特在此期间曾受抑郁症折磨。
工作期间,赖希哈特曾为了给犯人“减轻压力”而尝试加快行刑过程。大约从1939年开始,他用翻板(tipping board,德语:bascule)取代了断头台上的固定工作台。由助手控制住受刑人,无需再使用束缚装置,直到刀片落下。赖希哈特还撤除了黑色眼罩;由一名助手将受刑人双眼合上。上述措施将处刑时间缩短至3至4秒(这是赖希哈特具体制定的时长)。
赖希哈特还在科隆、法兰克福的Preungesheim、柏林的Plötzensee、哈弗尔河畔勃兰登堡的Görden以及布雷斯劳行刑,这些地点均设有中央处刑点。从1938到1944年,他还是维也纳和格拉茨(Graz)的中央处刑点的处刑人。自1924年起,在魏玛共和国时期以及国家社会主义时期,他一共用断头台处决了2951人(其中有250人为女性),还绞死了59人。抵抗组织白玫瑰的汉斯·朔尔与索菲·朔尔亦由他所处决(死于1943年2月22日)。赖希哈特后来表示自己从未见过像索菲·朔尔一样勇敢赴死的人。
1944年,在七月二十日密谋刺杀希特勒事件过后,被处决人数大幅上升。1944年12月,赖希哈特被中央处刑中心的行政部门指定为“第八处刑区处刑中心”处刑人,该处刑区包含了慕尼黑的Stadelheim(Stadelheim监狱)、斯图加特还押监狱以及布鲁赫萨尔监狱。
为美国军事政府担任处刑人
1945年5月,身为纳粹党员的赖希哈特被美陆军逮捕,后者为执行去纳粹化措施而在Stadelheim监狱关了他一周。他并未因担当司法处刑人执行公务而被审判。随后他被美国军事政府办公室聘用,在莱希河畔兰茨贝格(Landsberg am Lech)协助绞决了数十名纳粹战犯,直至1946年五月底。他至少从1942年起就了解该工作所必须的技术,当时他上交了带有活板门的英式绞刑架(long drop)设计提案,但遭帝国司法部拒绝。[1933年3月29日,总统兴登堡在国会纵火案后将绞刑定为德国的第二处决方式;处刑的方式是奥匈帝国式的木桩绞杀(short drop)]。
1945年8月,慕尼黑市政部门接到针对赖希哈特的检举:但接下来他还是在享受着惬意的乡野别墅生活,拥有数辆汽车。虽不再履行职责,但他在名义上依旧是巴伐利亚自由州的一名司法处刑人。
他后来从处刑人岗位上退休,只负责顾问工作。据部分资料称,他曾协助美军军士长John C. Woods控制绞刑架,亦被美国军事政府指派在纽伦堡监督绞刑架的搭建工作。其他资料则表示赖希哈特并未参与纽伦堡绞架的搭建工作。1946年10月16日,Woods在Joseph Malta的协助下将在纽伦堡审判上被判有罪的战犯逐一绞决。在兰茨贝格监狱,赖希哈特曾协助美国军方处决纳粹战犯。
结束处刑人生涯后的生活
1947年5月,赖希哈特第二次入狱。1948年12月,他在慕尼黑接受去纳粹化审判,被判“有罪”,被判处在劳改营服刑两年,其一半财产遭没收。赖希哈特在庭上表示“我带着对为国家效力以及遵守正当法律的坚定信念执行了那些死刑。我从未质疑过自己之所为的合法性”。经上诉,对他的判决减轻为一年半监禁以及没收财产的30%。由于他在当时的被关押时长已超过判决规定的刑期,他在闭庭后就获释了。由于之前从事的职业的性质,赖希哈特在此后过得很孤独。他的婚姻也失败了。他的儿子Hans因父亲的职业以及去纳粹化审判而精神不振,于1950年自杀。
贫困且遭人鄙视的赖希哈特一直靠微薄的一战军人抚恤金生活。1963年,在一连串针对出租车司机的谋杀事件过后,越来越多的公众要求恢复死刑,赖希哈特曾表达过反对。
赖希哈特后被Algasing精神病院短暂收治过。1972年4月26日,他死于多尔芬的一所医院,享年78岁。
后续
2014年初,巴伐利亚国家博物馆馆藏的一座断头台被认定有可能是赖希哈特用来处决朔尔兄妹的刑具。
© 本文版权归 张程ZhāngChéng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