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摘抄:《呼吸》
之前一直手抄,今年太懒,改成敲字,还在试验怎么打印到A5的活页纸上。
一句有感而发:
从一个概念展开,头脑风暴,畅想各种可能性。这个概念可以是宇宙、可以是时间这些物理概念,也可以是“人”这个个体。这就是科幻小说的魅力。
《商人和炼金术士之门》
P26 所以,过去降临在您身上的不幸,您是无法避开的,无论安拉赐予您的是什么,您只能接受。
P29 不会回头的东西有四件:说出口的话、离弦的箭、逝去的生活和失去的机会。
P31 偶然事件和有意安排,尊敬的先生,他们是同一张壁毯的两面。您或许觉得某一面更好看,但您不能说只有这一面才是真的,另一面是假的。
《呼吸》
P49 在这篇铭文最初,我说空气不是生命之源,这就是原因所在。空气既不会创生,也不会消失,宇宙中的空气总量保持恒定。假如我们的生命只需要空气,那么我们永远不会死。然而真正的生命之源是气压差,空气从稠密的地方流向稀薄的地方。我们的思维和活动,以及我们所造的每一台机器的运转都是靠流动的空气来驱动的,不同压力间达到平衡的趋势产生了这种动力。一旦宇宙间各处的压力达到平衡,所有的空气将不再流动,变得毫无价值。总有一天,我们将被静止的空气所围绕,无法从中获得半点能量。
其实我们不是在消耗空气。每天我从新换的肺中获取的空气完全从肢关节和身体外壳逸出,排放到周围的大气中。我只是把高压空气变成了低压空气。我身体的每一个动作都对宇宙气压的平衡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所思考的每一个想法,都加速了世界末日的到来。
《软件体的生命周期》
P61 不那么困难,足以让她有必胜的信心;但也没那么简单,足以让她体会到成就感。
《达西的新型自动机器保姆》
P177 溺爱会导致行为失常,这将令保姆愤怒不已并导致她做出超长严厉的惩罚。然后保姆又会感到后悔,进而更加溺爱,过度补偿。这就像一个倒置的钟摆,摆动的振幅总是趋于增大。假如能让钟摆一直保持竖直状态,我们就不需要对它进行后续矫正。
《双面真相》
P191 当然,这张纸可没经历那么久的时间。不过,这上面写着的话是从更古老的纸上抄录下来的,一遍又一遍地抄写,故事才得以流传。 P207 我的另一份儿儿时记忆是我在客厅的地毯上,推着玩具车四处走动,我奶奶在缝纫机上忙活,偶尔转过身朝我亲切的微笑。那个时刻并没有被照片记录下来,所以我知道这份记忆只属于我自己,迷人而又美好。我真想观看那个午后的视频记录吗?不,绝不。
关于真相在自传中扮演的角色,评论家罗伊·帕斯卡写道:“一方面是事实的真相,另一方面是作家感受到的真相,两者在何处相一致不能由外界凭证提前决定。”我们的记忆都是私人自传,跟奶奶在一起的那天下午呈现在我记忆中的显著位置,是因为我投入了感情。对我来说,记忆的重要之处在于我从中感受到幸福, 我不希望这种幸福受到一丝一毫的剥夺。
在我看来,连续记录我整个童年的视频都是事实真相但缺乏感情,因为镜头无法捕捉事件中蕴含的情感维度。在镜头中,和奶奶在一起的那个下午和其他一百个下午毫无分别。假如我成长过程中看到的都是那样的视频,我绝不会对任何特殊日子注入更多情感,因为那里面没有可以聚集怀旧情绪的内核。
《大寂静》
P230 人类利用阿雷西博望远镜寻找地外智慧生命,因为与之取得联系的渴望如此强烈,所以才创造出这只耳朵来倾听穿越宇宙的声音。可我跟我的鹦鹉伙伴们就在这里,他们为什么没有兴趣倾听我们的声音呢?我们是能够与他们交流的非人类物种,这不正是人类在寻找的么。
P230 宇宙如此广博,智慧生命一定已经出现过数次;宇宙又这么古老,甚至足够一个掌握科学技术的物种进行扩张并遍布整个星系。然而,除了地球,哪里都没有生命的迹象,人类把这称为费米悖论。
有人对费米悖论提出解释,认为智慧生物主动隐藏自身存在,避免被有敌意的入侵者当作目标。作为几乎被人类灭绝的物种的一员,我能证明这种策略是明智的。保持安静,避免吸引注意是合乎道理的做法。
费米悖论有时还被称为大寂静,宇宙应该充斥着各种声音,可事实却相反,它寂静得令人不安。有些人推测,智慧物种向外太空扩张前就灭绝了。假如他们的理论正确,那么,沉默的夜空就是一片寂静的坟场。
《焦虑是自由引起的眩晕》
P275 让奈特高兴的是,不管什么主题的互助小组都有咖啡喝。她不怎么在乎咖啡好喝不好喝,握着杯子让双手有事可做才是她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