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痛的回忆
今天,12月6日是母亲离世57周年的日子,每逢这一天我全会想起那一时刻的悲伤。妈是1965年12月6日因心脏病走的,是在医院里睡着觉就离开了人世,没受什么痛苦,走的很安详。记得是在走的前几天就不好了,有一天中午我放学回家见妈躺着,然后对我说,我做不了饭了,你买包饼干吃吧,于是她给了我两毛钱,我心里很不是滋味,因为才九岁,也不知道怎么安慰妈就去买饼干了。现也记不清了,可能是当日下午我上完小组回家,一进门看到了爸爸在家,妈没在,我就问爸爸我妈呢?爸说送医院了,周日时爸爸和姐姐带我去看妈了,我很高兴,妈见了我们也很欢喜,并对我说妈没事,你们放心吧!我明天就出院了。还对爸爸说,她没有棉猴儿,天渐渐冷了,一会儿你们去王府井给她买个棉猴儿(小大衣)。告别了妈妈,爸爸和姐姐带我去了王府井儿童用品商店买了一件蓝色的棉猴儿。可没想到那是妈留给我们最后的笑颜和声音。更没想到从此是永远的离别!记得当晚夜里被姐姐的哭泣吵醒,我就问她为什么哭啊!爸爸说她想你妈了,我信以为真就又睡着了。第二天(周一)早上也没看出什么,早餐后照样去同学家上小组做作业去了。那时我们全是半天课,一周一倒换。原来我家也有学习小组,但因妈住院就停了,我只能去别的小组学习。中午我到家时见家里来了许多人,哥姐都在,爸爸的领导也来了,一些阿姨在屋里剪着白纸,见了我后全哭了,我被那场面惊住了,妈呢?不是说妈今天出院吗?怎么不见妈在家?我奔向爸爸问我妈呢?爸爸哭着告诉我说你妈没了!我当时就愣住了,我怎么也不信昨天还与我说笑的妈突然就没了呢?从此我就再见不到妈妈了,我就是个没妈的孩子了。那一刻我心痛到了极点!哭个不停,被好心的街坊阿姨领到了她的家里。街坊许多常在我家听广播与我妈聊天的阿姨全都到了我家,哭送和安慰我们。大表姐夫和二表姐,表叔全来为我妈送行。因为我小,没让我去,被二表姐带到了她家里。晚上我回家了,家里只有爸爸哥哥姐姐,却没有了妈。这让我太不能接受了,但我也没哭闹,怕大人们更伤心难过。再后然爸爸给我转了学校,因为得解决我吃饭住宿问题。当年哥上班,姐姐在上大学全不能照顾我,爸爸更忙,不能每天都回来。我从家门口的东黄城根小学转到了东交民巷小学,这所学校距爸爸的单位很近,我就在爸单位的大食堂吃饭,在单位办的少年之家里住宿(东单苏州胡同一家属宿舍大院里)。当年,大食堂里有许多学生吃包伙,全是双职工的孩子。有一位师傅窦大爷管理包伙的学生,我们全会到窦大爷那个窗口领饭。少年之家也是为上班的双职工子女办的,跟托管班差不多,有老师管理,有些学生从托儿所到上学后又直接转入少年之家了,人家是不怵集体生活的,可我没上过几天托儿所,不习惯过集体生活。加上刚失去了母亲,心情格外沉重,一个小孩只能听从大人的安排,那无耐那委屈就甭提了。从此我换了个全新的环境,对我来说是非常的陌生,没有了妈的呵护,惜日熟悉的学校同学老师全不见了,看到的一張張从未见过的面孔,陌生的教室,陌生的同学和老师及校园,让我感觉到了另外一个世界里。有生以来没有过的痛苦让一个九岁的小女孩儿太难以接受了!不习惯也要习惯!不接受也得接受!我在原来的学校里是门门优秀的,可到了新学校却跟不上功课,想妈妈上课也不能集中听讲了,到了食堂也不想吃饭,一肚子的委屈和不安,无助全涌上心头。每天中午见到爸爸就大哭。让爸对我都束手无策。哥哥姐姐对我也不放心,他们比我大十几岁呢,都很疼爱我。那么小的妹妹成天守在母亲身边,可一时间就没了妈的陪伴,她能适应没有妈的新环境吗?所以他们还去少年之家看过我,有一天晚上见到了他们,我没哭,有一点见到了亲人们的感觉,也给我那小心灵里是一种安慰。只听见他们跟老师在说我的事,可能是知道我还能适应也就放心多了。其实我哪里会适应的了这一切陌生的景象呀?只是自己忍着心中的苦吧!他们必竟不是我的父母,是哥哥姐姐呀,我没好意思跟他们诉说,只是看着他们也没与他们亲近。但也有见到了亲人的一点点小舒畅。与哥姐道了再见后我的心里又是一阵的难过。这样的日子过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慢慢好些了。没妈的疼爱对一个小孩子来说也是天大的打击!从那一刻我懂得了什么叫承受!什么叫有苦难言!记得有一天我中午进食堂吃饭没见到爸爸,我问大爷们我爸爸呢?大爷们告诉我,你爸出差了,我一听就大哭了起来。本来就靠每天中午能见到爸爸才能得到心上的安慰,可连这个安慰也没有了,一时间我感到更为无助,没有任何指望了。爸这一去不是三天五天,会半个月或一个月甚至更长。光哭是没用的,只能自己忍着受着了。我胡乱吃完了午饭就默默地回少年之家了,一路上心里都极为的难过。好在爸的同事们,我的那些好心的大爷们全对我很好,每天三顿饭只要见到我全会问寒问暖,问我吃饱了没有?很亲切地安慰我。牛大爷还给我买糖吃。赶上食堂卖义利的大圆面包时,大爷就马上给我一个带果料的,那是我最爱吃的面包。并嘱咐我在路上吃完再进少年之家,别让同学和老师看到了会批评你。这样的话语就像父亲一样的亲切。至今想起来心里都是充满了温暖,充满了对大爷的感激之情。爸是厨师,那是1966年的春天,爸大概出差了一个月,这一个月对我来说太长了,但我也长大了,不再哭泣,努力克服心中的不快,好好学习好好吃饭。功课跟上了,也能多吃饭了,性格也开朗了,也愿意与同学们交流了。记得有一次学校里组织看电影,在东单那边的儿童影院,那一次我是独自去的,得过长安街的大马路,我从没一个人过过这么宽的马路,有点害怕,站在那里好一会儿都不敢过去,可不过去就无法看电影,也不知道走到十字路口等红绿灯,好在那时人行横道中间有安全岛,我看到左边没汽车了就跑向了安全岛,站在那里等着右边的车过去了又赶快跑了过去。嘿!过来了!只要有勇气和智慧就没有办不成的事!小小的我那一刻感到一丝快乐。等见到家人时我还高兴地告诉了他们,我能过大宽的马路了。从那以后我就知道凡事全得自己想办法了,不能总想依靠同学老师和家人。随着时间的推移我逐渐习惯了这种新生活。待爸爸出差回来的那一刻,我真是喜出望外啊!我是笑着迎接爸的,爸也笑了。我们爷俩的笑是发自内心的,也是自妈去了后第一次开心地笑啊!爸看到了我的进步和以前一样的快乐他是多么的欣慰啊!他在出差的那些日子里心里肯定会无限地惦记着他的小女儿的。但为了工作需要只能服从领导安排,忍痛割爱了。再后来我也习惯了新学校的一切,春游时还去了颐和园,那是我自上学以来第一次春游,前两年的春天都因生病没参加,这次是在新的学校里和新认识的同学老师一起,且又是乘坐大巴车去了皇家园林,别提多高兴了。课间操后跳集体舞也是当年的时尚,是高年级的学生带我们跳,是青春舞曲,乐曲动听舞姿也优美,很让我有了对生活的激情。为了让爸爸放宽心地工作我必须要振作起来。我开始努力学习,跟上功课。努力适应新的环境新的生活,慢慢地习惯些了,功课也跟上了,吃饭也香了,渐渐喜欢上了少年之家的生活,不上课时就在少年之家里做作业,有老师辅导,作业完毕后可以和同学们一起玩儿,老师还发现我喜欢唱歌,常弹琴让我唱,记得晚上可以看电视,让同学读故事书给大家听。有一天的晚上老师还带我们去了北京火车站,进大厅坐滚梯,那时可能是北京唯有的滚梯吧!老师想让我们见见世面,感受一下新中国的高科技在飞速发展。这些以前从未有过的新生活也使我大开眼界,让我慢慢的开心多了。爸爸看到了我的进步也有了笑容,也能安心工作了。我那么小的年纪就失去了母亲,但能在很好的条件下成长,有爸爸哥哥姐姐的关爱,有许多人的帮助,也算是很幸福的了。我渐渐地从痛苦中走向快乐,能正常地按部就班地过着每一天,也是极为不容易的!后来回想起那一段的日子,心里还会有些酸痛。
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妈的身体一直都不好,听姨说生了我以后她的妇女病和心脏病都加重了,让她不能做一切家务活。爸爸上班很忙,哥哥姐姐上学,我又小,家里家外全靠奶奶支撑打理着,现在想起来奶奶是多么的辛苦和不容易啊!特别是三年自然灾害时生活就更难了,缺食少衣,加上病人和小孩都得需要照顾,奶奶从未有过一句怨言,每天都是默默的做着一切,真是无私的奉献啊!我妈在解放初期扫盲时认识了几个字,基本上没什么文化,但她非常支持哥哥姐姐学习,无论经济上多么困难也让我哥上到了高中,姐姐上了大学。她在我奶奶的精心照料下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能帮我奶奶分担些家务活了,这让我们家有了生机和快乐。后来奶奶因血压高而脑栓瘫痪在床三年全是我妈侍候的。妈和奶奶从未红过脸,都是客客气气地商量家事,互相理解互相尊重互相帮衬着,一对亲如母女的婆媳关系让大院里的街坊们称赞。奶奶是1965年去世的。奶奶走后妈很孤独寂寞,那个时期生活好转多了,哥哥也工作了,爸爸挣的也不少。哥哥很顾家,更知孝顺父母,攒钱给家里买了收音机,我妈能每天听听广播新消息也渐渐开心多了。她开始走出家门去电影院看电影。去东四人民市场买衣服等,如果要是能去照相馆拍张照片就好了,她可能都没往那方面想过。很遗憾妈没有照片。我记得妈的个子不高,短发,皮肤不白有点黑,不胖不瘦,单眼皮,很清秀。说话直爽,讲道理,在家里说了算,连亲戚家有断不了的事全要请她去评理说和。邻居有闹不合的我妈也会上门劝人家合好。总是很热心地帮助每一个人。家里有了收音机后,院里的阿姨们也都来我家听广播,与我妈聊家常,我呢,上学后也喜欢把课堂上学到的字句教给没上学的小伙伴儿,一时间家里很热闹,一派欢乐的景象。妈把听到的新闻也会讲给我们听,妈很聪明记性也好,把日子过的也井井有条,这让每天都忙工作的爸爸很欣慰。我记得父母还带我去了一次故宫,去西单剧场看了一场豫剧《宝莲灯》(街坊马叔叔给的票),1965年的春夏时节,天气渐暖,在晚饭后妈常带我去华侨大厦和美木馆前乘凉。到美术馆对面的小儿书店看小儿书,去东四人民市场买铅笔盒和玩具,铅笔盒上的图案是平湖秋月,玩具是一个软塑料带香味的小狗。在姐姐上高中时妈知姐姐明天去迎宾,是刘少奇主席迎接一位外国元首,是哪位我不记得了,妈也很兴奋,第二天把我早早叫起来对我说,快点起床咱们也去看看刘主席。那时迎宾也不怎么戒严,于是妈带我去了东单,在一座小高墙上,我们看到了刘主席和外国元首乘坐敞篷车向迎宾的群众招手致意,此时妈高兴地对我说,看,刘主席来了,快跟刘主席招招手啊!我至今都能想起妈当时的喜悦表情。一个多年有病居家的妇女能走出去,能见到中央首长领袖人物,她可能感到无尚的幸福和快乐。她逢人就说我见到了刘主席!那些日子妈是有生以来的舒畅。我上学后学习很用功,也很喜欢学校生活。每学期大考小考全是双百,三好学生,到了九岁,六一儿童节时又入了少先队,妈常以我为骄傲。但对我要求还是很严格的,常给我讲做人的道理。对吃饭前和吃饭中的要求也让我记忆犹新,那就是在饭前先去上厕所小便,不得在吃饭时突然离开去,对家人和客人全不礼貌,见到长辈要问好,对小朋友要尊重,友好玩耍,不能跟人吵架,更不能打架。她没文化,但品德高尚,知该怎么处人处事,待人还非常的热心。但她也毁在这热心上了。记得有一天的上午姑姑家的大表姐夫来了,说她大姐快不行了,我那大表姐是肺结核,许多年了。她住院时爸曾领我看望过她,大姐为人和善,知书达理,妈很喜欢她,一听她不好了心急如焚,待下午我上学后妈就去了大姐家,我也不记得在哪里,反正得坐公交车,路途也不近呢。到了那里看到了病中的大姐,妈很心痛,更伤心的是大姐有一个六岁的小女孩,马上也就要失去妈妈了,她做为舅姥姥心里能不难受吗?大姐告诉我妈说最不放心的就是小闺女,妈安慰着并答应会帮她照顾。二表姐不讲理,说她姐的病是姐夫气的。因为大姐是续弦,前季有个儿子,比我都大,一起生活难免会产生矛盾,可能是与大姐夫有隔阂了,所以二表姐就说出那样的话,我妈不爱听了反驳了二姐,说你们的父亲(我大姑夫)就是肺结核病,那是遗传!你赖不着你大姐夫!据妈回来说二表姐还顶撞了我妈,妈回来后既难过又生气。回来时正是傍晚高峰,公交车也不好坐,她跑着追车来着。下了车又急忙往家赶,怕我放学后没见到她着急,记得妈正开门时我回来了,但我在放学时奔跑,被班里一位很淘气的女生抬腿拌了我一下,我被磕在了一块大石头上,当时就磕破了嘴唇,鲜血直流,被同学送回,妈回头一看就急了,问怎么回事?同学们说后,妈就带着我找到了那位女生家,那女生叫宋素文(我至今不能忘怀),她住沙滩一条胡同里,她的姐姐接待了我们,还说了她妹妹,并道了歉。我和妈到家时天已黑了,又忙做饭给我吃。我那嘴疼也吃不了东西,妈也未免着了不小的急。连难过带追车跑路加上跟我着急,妈一下子就病了,第二天就起不来了。一个心脏本身就不好的人,要遇到这么多不愉快的事情能不犯病吗?待爸爸回家后就把她送去了医院。后来听爸爸说,你妈不该去看你大姐,人家即使是来送信儿那你得等我回来,舅舅还没出面呢,你是做舅妈的出面干嘛呀!我妈太热心肠了!原本她的心脏就不好,可近些年都平稳了,谁也没想到会这样!妈的离去让我们这个很完美的家一下子空了,我去了少年之家,爸爸忙晚上也住单位宿舍,姐姐在大学里,哥哥最惨了,每天下班面对的是两间冷冰冰的屋子。那个冬天非常冷,火炉也有时封不住,等他晚上回来时火也灭了,一个人睡在空无一人的屋子里,我想他也会非常的想妈妈的,那一年他才23岁!他心中的苦闷向谁诉说呢?哥哥很有担当,他负责我周六晚上和周日的生活。还完成了妈没做完的棉衣给我穿,哥哥会织毛衣会做针线活,这全是在家里最困难时他跟奶奶学的,为减轻家里负担他什么都做。还攒钱为家里买了收音机和双人床及小衣柜,当年是让妈非常开心的。在这一点上我很佩服哥哥的孝顺也感激哥哥为家人所做的一切。只是妈太没福气了,才49岁就离开了我们,离开了她喜欢和热爱的生活,去了另外一个世界!让我们永远失去了一个温暖的家!57年过去了,但我总不能忘记那悲伤的岁月,失去妈妈的痛苦!妈的容貌我已模糊但妈的教诲我是一直铭刻在心的!真诚善待每一个人,积极向上地生活,妈,我做到了!亲戚们都说我像我妈,为人实在热情……(写了这么多,只为纪念母亲,也给自己留下一些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