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拱一卒,功不唐捐,300公里挑战成功
在2022年的秋末冬初,我用28天的27次跑步完成了一个月跑步300公里的挑战。
合理的跑休、10%跑量增长原则是我早就烂熟于胸的跑步经验,那为什么还要违反这些经验、冒着受伤的风险提出并完成这个300公里挑战呢?
这不仅仅是一项跑量挑战,更是一项舒适圈挑战、执行力挑战、 意志力挑战 。
1 舒适圈挑战
我今年最佳月跑量是六月的二百公里,八月由于不适应杭州的闷热气候几乎停跑,九月、十月恢复后都是一百五十公里左右(十月外加骑车三百公里),所以此次制定的三百公里目标相当于十月跑量的200%, 远超舒适圈。但是人的身体无比奇妙,以长距离为例,当第一次挑战30公里时,最后几公里无比痛苦,一旦完成,身体将会发生重大的变化来耐受这个强度,下一次30公里就会轻松许多,在突破之后,便是适应。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跳出舒适圈,这个第一次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次下水学习游泳,第一次举起相机按下快门,第一次换上锁踏,第一次负责项目、第一次一个人出长差,第一次写专利、软著、论文,第一次参加学术会议。每个第一次,都是对舒适圈的跳出,都是一个起点。( 赌毒等恶习永远不要开始第一次)
2 执行力挑战
以我的跑步能力,我没有办法连续地进行长距离跑步,因此在种种不合理中,看似最合理的完成挑战的方法就是平均分配300公里,30天每天十公里,不论刮风、下雨、加班、熬夜、出去玩,我需要雷打不动每天10公里。为了完成这个连续的计划,我选择每天傍晚六点到七点进行跑步,而且要保证规律的作息来保证恢复。最终执行下来,13号由于出差旅途劳累没有跑步,25号熬夜看巴西踢球状态不好只跑了5公里,剩下的日子里全部完成了既定计划,其中14号、26号完成了半马,28号也就是今天完成了15公里,这三天的超额完成计划,也使得我提前两天完成了跑量挑战。
在我看来,一个有执行力的人是非常有魅力的,运筹帷幄,尽在掌握。执行力是对内外的掌控,对外是指对外部事物的认识和理解,比如对一项任务的分析、拆解、分工、计划制定; “夜里寻思千条路,白天起来卖豆腐”,因此还需要对内、也就是对自身的协调和驱动,引导自己去按照计划完成任务。内外兼顾统一,执行力由此而来。
3 意志力挑战
髌骨不适、脚踝不适、髂胫束不适、足底筋膜疼痛、三个水泡、一个黑指甲,不是矫情,这是我这个月贸然增大跑量、零跑休之后遇到的身体上种种负反馈信号。早上睡眼朦胧地出门,不是被呼啸的寒风灌醒,而是被每走一步,脚底板要断掉一般地疼痛疼醒,当走路都成困难,又该如何完成当天地十公里课表?咬牙、忍耐、坚持。到了中旬,挑战过半,身体开始逐渐疲乏,状态不好时两三公里过后双腿就像灌了铅一样沉重拖沓,又该如何坚持到最后?深呼吸、调整、专注。
可能会有人觉得意志力用来形容我们普通人来说太过于浮夸、用力过猛,我不这么觉得,我们身边有太多顽强的人了,我们完全配得上意志力这个词语。在电力系统中有一个研究方向是“resilience”,具体释义为“系统对极端事件的预防、抵御以及快速恢复负荷的能力”,类比我们个人,当我们遇到困难、受到挑战,我们也应该发扬自己坚韧的品格,正如那句“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
总结
三百公里的挑战圆满完成了,作为一个跑者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也站在了一个更高的起点,这里有更强劲的疾风,我已然想好怎么面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