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我的围棋之路》
在15岁的时候,我从学校破旧的图书馆里借到了这本书《我的围棋之路》。当时估计,这是本武侠小说吧。它没面没皮,一翻开净是文字,而且是个读起来有点热血的故事。事后读了,也确实是个故事,可以说是聂棋圣酒后大摆龙门阵、抒发豪情壮志的故事。或许会觉得有点点吹?不过,也可以说,就是豪言壮语,满满的自豪感。毕竟能拿下那么好的战绩,吹牛就不算吹牛,吹牛只是叙述事实而已。 我从这本书开始,重拾了对围棋的兴趣。 在此之前,大约是小学3/4年级的一个暑假,我哥借了别人的围棋在家里下。我作为旁观者,很快学会了。记得学习的过程中,被老哥让子、征子等等,越学越迷糊,越学越没劲。最后是虽然会下子吃子,知道布局定式什么的,但是完全没有兴趣再去碰它,和橘中秘、残局比起来,简直差得太远啊。 而读了《围棋之路》,看得热血沸腾——那时正好特别流行金庸小说,看多了肚子里总是一股豪侠气无处喷涌——,正好特别闲,于是就开始下起围棋来。先是和班里的同学下,然后去别班找对手,最后还是会自己本班。因为别班没有人挑动下棋的“军备竞赛”,水平基本提不起来。我班的两个对手,还都是离我家30公里内的,其中一个是我初中同班同学,他初中就好这口。等我对围棋着迷了,他自然天天要和我下个二三盘。 《围棋之路》这本书,是以故事为主,棋局为辅,从整体到局部简单介绍棋局的书籍,并不是严格的棋艺教学书籍。但是它非常适合我的思路,就是从整体出发,局部的失利,通过整体得利来挽回。所以我看了好久,棋力也长得挺快,靠着看这本书,和同学天天下棋,慢慢有了业三的水平(我老师说的)。说到我的老师,他是学校的花农,管一个在学校角落里的小院,院里摆着一些盆景、种着一些花草树木,一个角落修了一个养殖池,另一个角落有间小屋。我们就在在小屋里,用几张课桌拼起来台下棋。为了方便,我们爱下棋的同学都加入了“黄鳝养殖小组”,因为这个小组的活动基地就在这个小院里,养殖池里就是我们观察研究的黄鳝们。我们就天天“陪着黄鳝下着棋”,实在是太快活了,最后黄鳝养了个寂寞。 看了《围棋之路》并没有能下过老师,老师从让我四子,到让两子。在两子上,持续了很长时间,最后我在废书摊上找到一本日本棋手写的书,专门讲让子棋。从让九子开始,逐渐到让二子、分先的棋,都采取各种不同的策略去赢棋。看完了这本书之后,我就可以在和老师的让二子局不太费力的赢下来了。然后,老师也就不太和我下棋了,万一要是分先还输了,那可不太好看啊,老师也是要颜面的。
学习各种现有的、对学习者来说是新知识的知识,核心是要引起兴趣,采取合适的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分阶段的进步、挑战、进步、再挑战,有肉眼可见的进步成就,否则容易打击兴趣和热情。下棋如是,上学亦如是。
-
北雁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5 09:08:11